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医药卫生   306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72.
赵明 《中国校医》2013,27(7):F0003-F0003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肛周、口腔黏膜等部位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通过空气、唾液和粪便传染,易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3—10月收治160例手足口病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我科采用分段潜行切除内口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摘 要 目的: 评定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HPLC-MS/MS) 测定人血浆中替加环素 (TGC) 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 分析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TGC浓度的整个过程,分别评定测量重复性、称量、工作液配制、生物样品配制、回收率、仪器允差和标准曲线拟和引起的不确定度大小,最后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 人血浆中替加环素低、中、高浓度的测定值和不确定度可分别表示为:(48.737±4.587),(396.067±19.096)和(1 489.000 ±103.563) ng·ml-1, (P=95%, k=2)。结论: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TGC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在低浓度时曲线拟合和高浓度时回收率。  相似文献   
75.
普燕芳  赵明 《重庆医学》2015,(30):4279-4280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参与拟定治疗方案,发挥治疗团队成员的作用。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少见布鲁菌感染案例的诊治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在获知病原学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提供抗感染方案,给予患者治疗全程监护,最终实现治疗安全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利用病原微生物学和药学专业特长参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药师作为临床治疗团队成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几种血小板micro RNAs来观察输血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输血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选择本院10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各50名。输血组将患儿静脉血1.8 ml与0.5 ml同型贮存红细胞悬液混合,30 min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以及血小板微粒(PMP)的含量。光密度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ADP诱导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血小板来源的mi R-223、mi R-24、mi R-126、mi R-191的水平。进一步比较未输血组患儿中,非紫绀型亚组与紫绀型亚组间血小板活性、聚集功能及上述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输血组加入0.5 ml贮存红细胞悬液后,Hb较之前升高(23±6)g/L。输血组较未输血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PMP的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明显增高(P<0.05)。输血组血浆血小板来源的几种micro RNAs含量较未输血组明显升高(P<0.05),以mi R-223的差异性最为显著。未输血组中,紫绀型亚组血小板激活程度较非紫绀型亚组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均较高(P<0.05)。结论输血可引起血浆中血小板来源的micro RNAs表达增高,尤其是mi R-223,可作为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血小板活性的指标。为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用血指征。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六安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测能力现状,为水质监督检测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原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的调查表,从人力资源状况、水质指标检测能力等方面,对六安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监督检测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六安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从事饮用水卫生监督人员3~4人,平均开展4类水质快速检测项目;市级疾控机构检测人员10人,县(区)级平均4人。市、县级监督和疾控机构监督及检验人员均以初中级职称为主,占全部人员一半以上,高级职称全市仅4人;市级机构以本科为主、县级以中专和大专为主。市级疾控机构水质指标检测率和认证指标通过率分别为83.02%和41.51%,县级分别为28.30%和2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检测=125.039,P0.015,χ2认证=13.830,P0.01)。结论六安市饮用水监督检测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急需提高卫生监督及水质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究内镜下行黏膜切除的术后病理检查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8例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浸润癌分别有15处、31处、80处、98处;参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评定,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浸润癌符合率分别为8.3%、17.9%、41.3%、85.3%,总符合率为43.3%.结论 黏膜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对明确病理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可对病变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做出明确诊断,但仍需结合术前活检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前有多种评价线性药代动力学的方法,需要对线性动力学特征评价方法标准化、规范化。置信区间法综合考虑统计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将变异纳入考察范围,更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本文推荐用置信区间法评价药物线性动力学特征,有助于今后线性评价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水平及其与炎性细胞数、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1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哮喘组)、12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1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4(IL-4)、MMP-9和TIMP-1浓度。结果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181±0.067、0.30±0.07,健康对照组为0.007±0.005、0.26±0.06,COPD组为0.042±0.017、0.50±0.10,3组细胞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2、4.13,P均〈0.05)。哮喘组、COPD组、健康对照组间诱导痰中IL-4浓度分别为(19±7)×10^-3/L、(14±6)×10^-3g/L、(11±4)×10^-3g/L,3组诱导痰中IL-4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P均〉0.05),且分别与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无相关(r分别为0.33、0.11、0.19、0.25、0.39、0.40、0.21、0.35、0.17,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浓度分别为(15.9±6.0)g/L、(13.4±5.1)g/L、(19.8±8.5)g/L、(16.7±7.6)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1.1)g/L、(1.3±0.9)g/L,两组MMP-9、TIMP-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9、4.22,P均〈0.05)。哮喘组MMP-9浓度与嗜酸粒细胞呈正相关(r=0.71,P〈0.05);COPD组MMP-9浓度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59,P〈0.05),但与FEV。占预计值%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FEV1/FVC)无相关(r分别为0.22、0.16、0.25、0.30,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TIMP.1浓度均与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无相关(r分别为0.27、0.31、0.20、0.35,P均〉0.05),但与FEV。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62,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分别为0.8±0.7、0.8±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1.5±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P〈0.05),且与FEV1占预计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61,P均〈0.05)。结论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的失衡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这种失衡在哮喘和COPD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和气流受限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