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医药卫生   17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991~2004年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早产儿换血后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副作用如血生化异常、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与其病理分型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2例、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黏液腺癌8例、髓样癌6例.观察乳腺癌的X线表现,并与其病理分型对照.结果 肿瘤X线表现为有钙化57例(58.8%),有肿块76例(78.4%),有结构紊乱10例(10.3%).肿块并钙化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56.5%,35/62)(x2=10.36,P<0.05).单纯钙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66.7%,6/9)(x2=31.75,P<0.01).有钙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88.9%,8/9)和浸润性导管癌(64.5%,40/62)(x2=10.51,P<0.05).结构紊乱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14.5%,9/62)(x2=3.88,P>0.05).肿块样表现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82.3%,51/62)、浸润性小叶癌(83.3%,10/12)、黏液腺癌(87.5%,7/8)、髓样癌(83.3%,5/6).结论 诊断乳腺癌应综合肿瘤的各种X线征象.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的X线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83.
张帮健  李坚  朱涛  刘进 《四川医学》2008,29(5):529-531
目的 研究抗坏血酸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且腔静脉阻断时间≥60min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手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缓慢给予抗坏血酸125mg/kg,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手术开始时、CPB后1、3、6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D(A-a)O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在上下腔静脉开放后15min分别取肺动脉、肺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CPB后两组D(A-a)O2、RI、OI相对于基础值增长或下降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右心房之间MDA和SOD浓度的增长或下降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抗坏血酸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护士礼仪课教学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精湛的护理技能和获取知识信息、学习与再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科研与教学的能力等,都是新时代护士必备的素质。重视礼仪、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护理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1]。为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提高护理系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我院于2004年开设护士礼仪课为选修课,经教学实践及评估反馈,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彩超声像学改变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关系。方法:100例甲状腺癌患者分组治疗前后检测彩超声像学和sIL-2R含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甲状腺肿块表现回声均匀(30)和境界清楚(49)的例数均有所增加(P<0.05),回声不均匀(70)和边界不清楚的例数(51)都有所减少(P<0.01);sIL-2R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彩超声像学改变和sIL-2R含量检测对评价甲状腺癌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6.
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苦参碱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PCR-ELISA法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SGC-7901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形态学观察也发现大量神经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细胞即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FCM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苦参碱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且随苦参碱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李坚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636-63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物医学的进步,人类寿命逐渐延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老年医学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护理工作日愈重要。下面浅谈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8.
HPLC测定不同产地广地龙中次黄嘌呤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坚  龙晓英  何琳  刘芳  舒洁倩 《中药材》2006,29(5):448-449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广地龙中次黄嘌呤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 ODS- EP柱,流动相:水-甲醇-四氢呋喃(93:7:0.0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次黄嘌呤的平均回收率为98.6%,方法精密度(RSD)为0.50%(n=6)。结论:该法可用于不同产地广地龙中次黄嘌呤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单纯放射及放射联合健择(gemcitabine)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细胞周期改变的影响,探讨健择对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60Coγ射线单纯照射和照射联合健择对CNE-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单纯照射导致CNE-2细胞G1期阻滞,照射剂量〈6Gy时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6Gy时G1期阻滞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5mg/L、10mg/L、15mg/L健择与CNE-2细胞共育24h后照射2Gy,以S期阻滞为主;随着单次照射剂量的提高,以G1阻滞明显。CNE-2细胞与健择15mg/L共育12h后照射2Gy,开始时以G1阻滞为主,但24h后以S期阻滞明显。且至少维持36h以上。结论:健择对CNE-2细胞有中度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健择引起S期或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诱导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病理学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19例(47.5%)获客观缓解,其中完全缓解2例(5%),部分缓解17例(42.5%)。40 例ⅢA期NSCLC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化疗方案由丝裂霉素、长春地辛和顺铂组成。手术后检查切除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肿瘤组织对化疗的反应根据肿瘤坏死程度和残留肿瘤组织范围分为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评价患者生存期与肿瘤组织对化疗反应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2例(5%)属Ⅳ级,16例(40%)为Ⅲ级,18例(45%)为Ⅱ级,4例为Ⅰ级。肿瘤组织反应为Ⅲ -Ⅳ级患者的手术完全性切除率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中位生存期亦显著长于Ⅰ-Ⅱ级患者(P<0.05)。肿瘤组织反应属Ⅲ-Ⅳ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与Ⅰ-Ⅱ级患者比较明显为长(P<0.05)。结论由新辅助化疗诱导的肿瘤组织反应程度是ⅢA期NSCLC患者获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化疗后肿瘤切除标本上,有明显肿瘤组织反应(Ⅲ-Ⅳ级反应)存在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