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小肠疝气或睾丸肿账篇重用丝瓜 方法:取陈丝瓜烧黑研末,用酒或兑酒温服。每次7g,每日3次,饭前或饭后服。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据此探讨早期胃癌的治疗方式、范围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早期胃癌79例(85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X线钡餐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内镜病理活检79例,确诊胃癌71例(89.9% ) ,诊断为癌前期病变8例;X线钡餐4 8例,诊断胃癌2 5例(5 2 .1% ) ;病理示管状腺癌居多,癌周组织癌前病变发生率达92 % ,隆起型2 1例,凹陷型5 3例,平坦型11例;多发灶病例6例,广泛弥漫性早期胃癌4例,术后切缘阳性2例。根据病灶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别选用粘膜下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和胃癌根治术(D1、D2 或D3 )。结论:对癌前病变有症状的高发年龄患者建议手术,手术的原则应该是完整切除病灶和清除转移的淋巴结,D2 胃癌根治术应是首选术式,对不同区域的多灶型患者、表浅弥漫型患者以及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采取全胃切除或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合并感染肺癌患者肺功能及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2组均给予辅助通气、解痉、抗感染和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2次/d。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和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结果:Pa O_2、Pa CO_2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生素可改善感染合并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并可降低TNF-α、IL-6、IL-8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55岁,因“转移型右下腹痛3天,加重1天”于2005年3月3日急诊以“急性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收治我院。入院时查体下腹部有腹膜炎刺激征,以右下腹为甚。血常规示WBC14.8×109,N89.7%,Hb14.6g/L。B超示右下腹及盆腔中量积液。既往有肾上腺切除史,长期服用利尿剂,曾有因服用类固醇类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史。当天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根部坏疽并有一直径约1cm穿孔,周围组织水肿明显,无法结扎阑尾根部,阑尾切除后残端仅行“8”字缝扎包埋,回盲部升结肠旁沟置一引流管从切口外引出。术后第1天引出淡黄色混浊液体约180ml,第2天无明…  相似文献   
65.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的原因分析与诊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原因及诊治对策,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方法 对1991年1月—2002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引流术后并发结肠瘘的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折,了解其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发生部位及时间,并对早期诊断及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结肠瘘多发生术后4—6周内,本组治愈13例,治愈率达到93%(13/14),1例因严重全身感染和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重症胰腺炎并发结肠瘘与解剖因素、局部炎症的程度、置管的方法和治疗措施等相关。采用双套管积极引流和空肠造瘘管的早期营养灌注或行结肠造瘘,辅以生长激素等综合治疗可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金银花的新型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含量,比较水提法与液-液双相连续萃取法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差别.结果:水提法与液-液双相连续萃取法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液-液双相连续萃取法所得浸膏率低、绿原酸占浸膏比率高.结论:液-液双相连续萃取法所提绿原酸虽在含量上低于普通水提取,但其纯度高,杂质含量少,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黄芪党参颗粒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利血平、大黄分别制作实验性脾虚证小鼠模型,以小鼠体重变化、脾脏指数、死亡率等评价黄芪党参颗粒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黄芪党参颗粒能明显改善大黄、利血平所致小鼠脾虚症状,提高"脾虚证"小鼠对低温的耐受性。结论脾虚证可作为黄芪党参颗粒的适应证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MSC移植治疗SAP大鼠的效果,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干细胞治疗组(M组)和干细胞+G—CSF治疗组(MC组)。上述各组再随机分为6、24小时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干细胞或干细胞+G—CSF进行治疗,于造模或剖腹探查术后6、24小时后分别采取血清、腹腔积液和肝、肺、胰和肾脏组织标本,记录大鼠的病死率,检测血清中肝、肾功能指标和淀粉酶的含量,测定腹腔积液量/体重比值,观察大鼠多脏器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1)6和24小时各组大鼠存活率的比较:SO组24小时点存活率明显大于SAP组和各个治疗组(P均〈0.05);D组24小时点存活率明显大于SAP组(P〈0.05),其余组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6小时点多项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D组胰腺评分、腹腔积液与体重比值、肝肾功能指标、淀粉酶含量明显大于SO组(P〈0.05或P〈0.01)。(3)24小时点D组大鼠的胰腺病理评分明显大于SO组(P〈0.05)。(4)M组及MC组大鼠的胰腺组织内均可见荧光染料清晰显影。结论地塞米松能明显降低SAP大鼠病死率,疗效优于M组及MC组。M组和MC组大鼠的存活率、胰腺病理评分,腹腔积液与体重比值和肝。肾功能指标,淀粉酶含量与SAP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MSC收集和培养过程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出治疗效果,而采用MSC治疗SAP需要一定的起效时间,假如冒然用于急、重症疾病的治疗缺乏现实意义和足够的理论支持。因此,我们认为MSC难以成为治疗SAP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69.
多年来,肝硬化患者一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手术风险,对手术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切除术。然而临床更常见需行非肝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往往难以预测,但该方面的研究尚少,以致缺乏可靠指导,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前有不同研究者对肝硬化患者行非肝脏手术的风险进行了统计,本文  相似文献   
70.
虫草抗痨胶囊配合化疗治疗继发性肺结核614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虫草抗痨胶囊辅助化疗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05例,将单纯采用化疗方案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9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虫草抗痨胶囊者作为治疗组(614例).两组初治患者治疗6个月、复治患者治疗9个月,统计疗效及病灶吸收情况、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阴转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上/CD8+水平.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咳嗽咯痰、发热、胸痛、盗汗/乏力/咯血治疗组改善率分别为93.6%、86.6%、76.0%、95.8%;对照组分别为61.3% 、53.9% 、50.0%、68.5%,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肺部病灶总吸收率、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CD4+和CD4 +/CD8+值均显著升高,CD8+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虫草抗痨胶囊配合化疗具有促进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灶的吸收、提高患者痰涂片转阴率、改善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