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9篇
  免费   1034篇
  国内免费   688篇
医药卫生   21591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942篇
  2013年   1049篇
  2012年   1205篇
  2011年   1382篇
  2010年   1197篇
  2009年   1170篇
  2008年   1149篇
  2007年   1047篇
  2006年   986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902篇
  2003年   820篇
  2002年   664篇
  2001年   689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4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春华 《微创医学》2006,1(2):106-1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美国现在约有560万COPD患者,是美国病死率最高的4种疾病之一。近年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102230名成年人调查显示:COPD约占15岁以上人群的3%,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为500—1000万。现将有关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前入路相关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颈前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第3颈椎上缘至第7颈椎下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割重建该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第3~7颈椎、椎间盘、脊髓、颈神经、椎动脉、颈长肌、喉(气管)、咽(食管)、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立了颈前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在颈部三维可视化模型基础上,参照颈前入路手术步骤可逐层显示该手术相关的重要结构.为该手术的术前训练和模拟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大鼠的阴茎海绵体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绵体肌电图诊断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300~400 g)分成:对照组、T9和L6损伤组(每组8只)。损伤脊髓1周后,用肌电图仪采集注射阿朴吗啡前后阴茎肌电数据,采集频率20~3 000 Hz、扫描速度5 ms/d、灵敏度10 μV/d。用t检验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结果对照组使用阿朴吗啡10 min均方根振幅为(5.60±0.89)μV, 大于T9损伤组(3.60±1.14)μV(P<0.05);使用阿朴吗啡前、使用后5 min和10 min高/低功率比均为0.05±0.03,小于L6损伤组0.13±0.04、0.15±0.07、0.13±0.07(P<0.05)。T9损伤组使用阿朴吗啡后5 min和10 min平均频率分别为(122.40±47.99)、(151.80±76.42)Hz,较L6损伤组(278.83±118.66)、(265.00±81.35)Hz低(P<0.05)。结论海绵体肌电图对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形成27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5年Armad Trousseau报道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是血液系统继发的特殊改变,表现为自发性血管内凝血。1878年Billroth发现这类血栓中存在肿瘤细胞,从而认为与肿瘤转移有关[1]。近年来,我院各科室时有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有的突然发病而猝死。现将有关资料记录完整的27例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是临床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抗生素,其价格低廉,药源充足,除过敏反应外无其他副作用,多年来一直为临床医生所欢迎.但临床工作中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会出现假阳性反应而使患者得不到正确的抗感染治疗.因此在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主要阐述空调水系统利用平衡阀调节系统阻力,保持系统水力稳定;利用软启动器实施水泵的平滑软启动;压差旁通阀的作用及选型安装;系统管道热膨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卵巢中的卵泡在发育的每个阶段都要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有1个或几个成熟排卵,而99.9%以上的卵泡都发生闭锁一即一个由激素及相关因子调控的细胞调亡过程。在各阶段的筛选过程中,对于卵泡的生存与否,一些激素及因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将其统称为存活因子(survival factor)。存活因  相似文献   
20.
难以控制产妇大出血的围术期管理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529300)谭春燕,甄瑞贤,岑惠芬难以控制产妇大出血是产妇突发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由于病情危急,病变发展迅速,所以需要争分夺秒就地抢救。本院在1987~1993年期间共救治18例此类病人,现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