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Gefitinib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口服Gefitinib 250 mg/d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至少30 d,复查CT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68例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至少曾经使用过一种以上化疗方案,可评价疗效67例,其中CR 2例(3.0%),PR 24例(35.8%),SD 18例(26.7%),PD 24例(35.8%).有效率(CR+PR)26例(38.8%),疾病控制率(CR+PR+SD)44例(65.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 M,总生存期为3.3~50.7M(中住生存时间9.5M),19例生存时间超过1年,1年生存率为28.4%.5例生存时间超过2年,2年生存率为7.5%,最长1例存活超过4年,达50.7个月.Gefitinib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四肢关节疼痛、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及腹痛,只有1例原有慢性肺部纤维化疾病,服用后严重间质性肺炎导致死亡.无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改变.结论:Gefitinib对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并且可以作为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02.
一、资料与方法 我科1996-2010年间共实施细孔钻颅脑室外引流术386例,其中男245例,女141例,年龄11~82岁,平均62岁.脑室出血297例,其中原发性脑室出血6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人脑室23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9例,其中怀疑动脉瘤出血31例,怀疑动静脉畸形出血12例.  相似文献   
103.
一、资料与方法 我科1996-2010年间共实施细孔钻颅脑室外引流术386例,其中男245例,女141例,年龄11~82岁,平均62岁.脑室出血297例,其中原发性脑室出血6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人脑室23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9例,其中怀疑动脉瘤出血31例,怀疑动静脉畸形出血12例.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 探索MEC-CINV治疗中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联合托烷司琼的二联止吐方案非劣效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的标准阳性二联止吐方案,为MEC-CINV治疗去糖皮质激素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接受MEC-CINV治疗的患者,随机分配进入A组(NK-1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和B组(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并给予对应的止吐方案。主要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总体期(0-120h)恶心呕吐完全缓解(CR)率、两组患者延迟期(24-120h)、急性期(0-24h)的CR率。次要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各期恶心完全控制(CC)率及总缓解(TR)率。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联合托烷司琼止吐的安全性。结果 主要评价指标:总体期CR率:58.8% vs 56.0%,P非劣效=0.035>0.025,RD[95%CI]=2.80[-16.5 to 22.1],非劣效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延迟期CR率:62.7% vs 58.0%,P非劣效=0.021<0.025,RD[95%CI]=4.70[-14.4 to 23.8]、急性期CR率:80.4% vs 78.0%,P非劣效=0.016<0.025,RD[95%CI]=2.40[-13.4 to 18.2]延迟、急性期非劣效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差异性卡方检验,两组间各期有效率P卡方>0.05,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次要评价指标:对恶心症状的控制,A组各期略优于B组,P非劣效<0.025。各安全性指标在两组间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MEC-CINV中,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联合托烷司琼的止吐方案对恶心呕吐的控制疗效良好,在急性期和延迟期非劣效于含地塞米松标准二联治疗,安全性也与标准治疗组相似。  相似文献   
105.
动眼神经麻痹脑血管造影检查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探讨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方法:对14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11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无明显异常2例,其中1例有糖尿病史10年,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另1例行头颅MRI检查诊断为垂体腺瘤。结论: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较多,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应及早行必要的检查;硬脑膜动静脉瘘、糖尿病和垂体瘤也是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应用顺铂同期放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行顺铂同期放化疗的20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敏感组和治疗抵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ERCC1表达与治疗有效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在205例鼻咽癌组织中,110例(53.7%)ERCC1高表达,95例(46.3%)ERCC1低表达。ERCC1高表达组的有效率(RR)为97.3%(107/110),ERCC1低表达组为100.0%(9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敏感组的ERCC1低表达率与高表达率分别为61.4%和38.6%,而治疗抵抗组分别为35.9%和64.1%,两组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RCC1低表达和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3个月和49.7个月(P=0.0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5%和36.2%(P=0.054),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和38.5%(P=0.03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表达、PS评分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RCC1可以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预测指标,ERCC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7.
正中风又称为"卒中""偏枯""厥证",中医学称之为中风病,以突然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特征,伴随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认知与语言方面的障碍,多于中年期后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在我国,有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而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2],此病具有发病急骤、变化多端、符合六淫邪气中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寻求最佳  相似文献   
108.
慢性盆腔炎多发于育龄期妇女,是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实时准确治疗而致病情迁延的炎性后遗症,以病程久、病情反复、拖延难愈为特点。因女性生活习惯、自身免疫力等个人因素,以及妇科手术增多、操作不严格等医源性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独特优势,临床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治法,口服中药、中成药,适当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硬膏贴敷、中药熏洗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临床常用风险度评分在预测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中的应用及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入院,并行OPCAB手术病例共340例,使用国际通用AKI诊断KDIGO标准,将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65例)与非AKI组(275例),比较两组STS、EuroSCORE(ES)、EuroSCORE II(ESII)危险度评分,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特点与指标、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AKI组术前ESII评分(%)明显高于非AKI组(5.37±4.37 vs 3.17±3.09,P=0.0003)。两组术前STS及E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身体质量指数(BMI)(P=0.014),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07),术前肌酐值(P=0.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P<0.0001)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AKI组术后心肌梗死率,感染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非AKI组。结论 术前ESII评分与心脏手术术后AKI存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AKI的发生。ESII评分在预测术后AKI发生率的方面优于STS及ES评分。  相似文献   
110.
正《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并有专栏报道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健康指导经验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临床研究、社区人群防治、综述、诊治分析、护理园地等。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奉行严格的同行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