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HBsAg阳性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512人,检测HBsAg阳性者与HBsAg阴性者之间与肥胖相关的指标(如体重、BMI、腰围、腰臀比等)、及与炎症相关的指标(IL-6、CRP、TNF-α等)以及肝功能、血脂等,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BsAg阴性者相比,HBsAg阳性者的腰围、腰臀比显著增加,但血液中HBV-DNA阳性者和HBV-DNA阴性者腰围、腰臀比、IL-6、CRP、TNF-α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群中,HBsAg阳性与人体朝着向心性肥胖发展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与HBV-DNA阳性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32.
目的:剖析剖宫产的变化及主要指征。方法:对2002-2004年我院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02—2005年随机抽样442例进行研究剖宫产主要指征,统计相关的构成比及率。结果:2002—2004年剖宫产率平均为28.94%,明显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00%的标准。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处于第1位,胎儿窘迫第2位,疤痕子宫为第3位。围生儿死亡率并不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而下降,3年间新生儿死亡数56例,围生儿平均死亡率为15.69%。其中死胎、死产37例,所占构成比为66.07%。结论:剖宫产术的应用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会引发相关并发症,术前应正确分析剖宫产的利与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前后对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乙肝患者共157例,5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在其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前,抗病毒治疗后的第1、2、3、4周,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RT-PCR法检测HBV DNA,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IgM和C3、C4、总补体(CH50)、C反应蛋白(CRP).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组患者的IgA、IgM明显高于慢乙肝组(P<0.01).三组间C3、C4、CH50、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C3、IgM、IgG及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中,高HBV DNA水平的患者与低水平HBV DNA患者相比,其IgA、IgM、C3和CH50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患者中,高HBV DNA水平的患者与低水平HBV DNA患者相比,Ig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抗病毒治疗,三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HBV DNA较治疗前下降,补体系统较前回升,在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的水平与C3呈负相关(r=-0.78,P=0.021).HBeAg定量与C3呈正相关(r=0.87,P=0.01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CRP、C3、C4和CH50可以反映肝脏炎性活动状态;C3的变化可以预测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与HBV病毒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组相比,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Th17细胞与IL-17水平成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的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好转患者相比,预后不佳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L-17的水平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机制,且IL-17的表达越高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核仁蛋白9(NOL9)在肝癌中的表达和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NOL9在肝癌中表达上调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7例肝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NOL9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转染小干扰RNA(si-RNA)到肝癌Huh7和HCCLM3细胞,采用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差异;利用TCGA数据库肝癌数据评估NOL9 mRNA表达水平和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同时评估NOL9和DNA甲基异位擦除蛋白家族(TET1、TET2和TET3)转录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NA去甲基化试剂5-Aza-Dc处理后Huh7和HCCLM3细胞中NOL9表达水平的变化;5-Aza-Dc预处理后再转染si-RNA,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CCK-8分析细胞增殖的差异。结果 NOL9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敲低NOL9能抑制肝癌Huh7和HCCLM3细胞增殖以及细胞集落形成(P均<0.01);肝癌中NOL9启动子甲基化与...  相似文献   
36.
HB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聚乙二醇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可或缺的药物,干扰素刺激基因与多种病毒感染相关,但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及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后的预测作用仍较少被提及。介绍了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预测因素,总结了干扰素刺激基因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及其预测作用,为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干细胞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人类有可能在体外培养某些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组织细胞以供临床所需。以此为目的的干细胞工程学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重要器官和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取材方便,对供体无害,培养简便,多能分化。不存在免疫排斥及组织配型的问题,成为时下众多组织工程首选的种子细胞。MSC在骨髓中含量极少,单纯分离之后进行移植,效果受到抑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传代,使MSC达到一定数量级后再进行移植有望提高疗效。然而大多数的临床实验还处于小范围的个案报道,缺乏大样本的严格随机双盲实验和精密的疗效评估手段,因此干细胞的治疗效果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与HBV病毒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组相比,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Th17细胞与IL-17水平成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的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好转患者相比,预后不佳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L-17的水平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机制,且IL-17的表达越高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9.
谢婵 《临床荟萃》2005,20(18):1071-1071
患者,男,16岁,因“发热4天伴尿少1天”入院。患者于7月21日无诱因出现发热,无流涕,咳嗽,感头痛,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无效,24日出现恶心,未吐,查血尿素氮19.1mmol/L,肌酐263/μmol/L,X线片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予利福平等治疗1天,因出现尿少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100次/min,血压94/68mmHg(1mmHg-0.133kPa),呼吸25次/min。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细胞诱导过程中对HBV的易感性及无涎糖蛋白受体(ASGPR)对BMSC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体外使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表皮生长因子,将BMSC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检测乙型肝炎患者BMSC的HBV感染情况,并对原代及诱导培养后的BMSC进行体外HBV感染实验,检测BMSC感染后的HBsAg、HBcAg表达情况,并检测BMSC诱导前后ASGPR的表达.每个实验采用来自不同的5个标本,分别重复3次,数据统计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诱导培养第6天开始,BMSC开始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和Alb,并随着诱导时间延长,CK18及Alb表达逐渐增多,而AFP则逐渐减少,并具有糖原合成、尿素分泌及Alb合成的肝细胞功能.BMSC在体内及体外都不能被HBV感染,经过向肝细胞诱导之后,仍然不能被感染,ASGPR在BMSC向肝细胞诱导后表达增多,但是与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仍然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BMSC在体内外能抵抗HBV感染.ASGPR可能是导致HBV不能感染BMSC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