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采用快速周期伏安法,以碳纤维微电极在体研究了电刺激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通路前脑内侧束(MFB)或刺激纹状体内的神经纤维末梢对纹状体DA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下:电刺激MFB与刺激纹状体诱发纹状体的DA释放量明显不同。二者的DA释放量取决于所用的刺激强度、脉冲和频率;当给予2.0mA,200次脉冲,125Hz电刺激DA能神经纤维MFB时,  相似文献   
42.
43.
①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1-40)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电压门控性钙通道(VGCC)电流的影响,以及乌鸡白凤丸有效成分(BFP)对此效应的干预作用.②方法将PC12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Aβ1-40组、BFP组、Aβ1-40+BFP组,分别应用培养液、含1μmol/L Aβ1-40的培养液、含100 mg/L BFP的培养液以及含1 μmol/L Aβ1-40和100 mg/L BFP的培养液进行孵育6 h.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记录各组细胞VGCC电流峰值,计算细胞的电流密度(电流值/膜电容),作为Ca2+内流指标.③结果 Aβ1-40组VGCC平均电流密度为(45.26±29.29)pA/pF,对照组为(23.00±21.35)pA/pF,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t=286, P<0.01);Aβ1-40+BFP组的平均电流密度为(12.67±11.55)pA/pF,与Aβ1-4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29.326,q=7.554,P<0.01).④结论 Aβ1-40能够促进VGCC开放,使Ca2+内流增多,引起细胞损伤;BFP能有效抑制Aβ1-40所引起的VGCC电流增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细胞内钙超载,从而阻止Aβ1-40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化疾病,它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黑质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退变和消失。DA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可能与氧化应激、氧自由基的形成及神经毒素等有关。抗氧化治疗及神经保护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PD的重要手段并在实验及临床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高铁饮食对C57BL/6小鼠黑质(SN)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不同损伤.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高铁饮食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铁染色技术检测两组小鼠SN和VTA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及铁水平的变化.结果 高铁饮食组SN的TH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t=16.31,P<0.001),铁染色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3.01,P<0.001).而两组小鼠VTA的TH阳性细胞数及铁染色阳性细胞数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铁在SN的选择性聚积参与了SN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损伤.  相似文献   
46.
雌激素对电刺激诱发杏仁核多巴胺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快速周期伏安法(FCV)测定了去卵巢(OVS)雌鼠、经雌激素处理的去卵巢雌鼠及正常雌鼠的中央杏仁核(CNA)的多巴胺(DA)释放,并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了大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血清雌二醇(E2)含量。结果表明,雌激素处理的OVX组大鼠的杏仁核DA释放量均高于对照OVX组大鼠,并随苯甲酸雌二醇(EB)注射剂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7.
48.
①目的研究氟哌啶醇(HAL)对大鼠伏核多巴胺(DA)释放的影响。②方法用快速周期伏安法,检测了小剂量(0.5mg·kg-1·d-1),大剂量(1.0mg·kg-1·d-1)HAL给药组和对照组大鼠连续口服或腹腔注射HAL前后伏核DA释放量的改变。③结果在连续21d口服0.5mg·kg-1·d-1和1.0mg·kg-1·d-1HAL的大鼠,其伏核的DA释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7.59,24.66,P均<0.001);腹腔注射HAL激发后,对照组DA释放量较注射前明显增加(t=8.15~90.76,P均<0.001);两给药组DA释放量与注射前相比则变化较小;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2.41~115.23,P均<0.001)。④结论HAL小剂量腹腔注射可增加伏核的DA释放量,连续口服HAL则可抑制伏核DA释放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枸橼酸铁铵(FAC)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分别用脂多糖(LPS)、FAC、LPS+FAC刺激小胶质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和FAC组几乎检测不到炎性因子的释放,LPS组IL-1β、TNF-α释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F=38.864、102.504,q=8.204、14.369,P0.01),LPS+FAC组IL-1β、TNF-α释放量较LPS组显著增加(q=4.517、5.610,P0.01)。结论 FAC可以刺激激活状态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50.
探讨牛磺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APO)诱发的向健侧的旋转行为的影响。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损毁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侧脑室(icv)微量注射不同浓度的牛磺酸,1w后在自动旋转测试仪中测试由APO诱发的旋转行为,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