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1H-NMR技
术对9 例CHF患者和6 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
(OPLS)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差异代谢物,比较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判别能力。结果CHF患者与健
康人血清1H-NMR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中PCA模式识别法未能将CHF组和健康对照组区分开,而用OPLS模式识别方法两组
可明显区分。结论1H-NMR技术是研究CHF代谢组学的有效技术手段,CHF患者血清代谢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OPLS
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PCA法,能够去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提高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52.
为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57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生中的作用。用贴壁法培养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加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 20ug/L或血管紧张素Ⅱ 1umol/L刺激24h,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57蛋白水平,用DNA芯片技术检测p57 mRNA的表达量,结果发现,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组p57 mRNA和p57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组,分别为后者的2.47倍和1.7倍,而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组p57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接近,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结果提示,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p57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57基因的高表达可能起抑制血管平滑细胞过度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异同。方法:第4-6代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ngⅡ10-6mol/L和PDGF-BB20μg/L刺激静止后的VSMC,24h收集细胞。用TR1zol试剂提取VSMC中的总RNA,然后用DNA酶纯化总RNA,按DNA芯片试剂盒(AtlasTMHuman CellCycle Arrays,Clontech公司)的步骤用标记探针,并纯化探针,然后杂交、显影,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PDGF-BB刺激组cyclinD3mRNA、cyclinG1mRNA、p57mRNA和p16mRNA相对光密度值明显高于AngⅡ组,前者分别为后者的2.67倍、1.59倍、2.47倍、1.78倍,AngⅡ组E2F-3mRNA和DP2mRNA表达量分别低于PDGF-BB组40.34%和54.07%;而p15mRNA、p19mRNA、E2F-1mRNA、E2F-5mRNA以及N-mycmRNA仅在PDGF-BB刺激组表达;p53结合蛋白mRNA相对A值在AngⅡ组高,为PDGF-BB组的1.94倍;PCNAmRNA、c-myc结合蛋白mRNA、p53依赖性细胞生长因子mRNA、cyclinCmRNA、cyclinB1mRNA、E2F-3mRNA表达在PDGF-BB组和AngⅡ组中接近。结论:在PDGF-BB和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或肥厚过程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54.
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致心室颤动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 ,6 0岁。多汗、易激怒 1 5年 ,气促 5年。曾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入院前 2 h突发心悸、四肢湿冷。体检 :血压 80 /6 0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心率 1 86次 /min,脉搏细弱 ,意识模糊 ,面色苍白 ,心电图及心电示波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 1 86次 /min,立即在1 0 min内静脉注射心律平 70 mg加 1 0 %葡萄糖液2 0 ml,仍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降至 1 6 5次 /min,血压、意识无变化。约 3 0 min后 ,再次静脉注射心律平 1 0 5 mg,注毕 ,心电示波示心室颤动 ,血压迅速下降 ,意识丧失 ,大动脉波动消失 ,…  相似文献   
55.
C反应蛋白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方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7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243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采用ELISA测定血清CRP浓度,分析两组cfPWV及CRP的变化特征.以cfPWV≥9 m/s作为诊断动脉硬化的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RP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cfPWV及CR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51±1.6 vs 9.81±1.1,P<0.001; 4.96±1.15 vs 3.52±0.33,P<0.001);CRP与收缩压及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01; r=0.624,P<0.001),在控制年龄、收缩压及脉压的情况下CRP与cfPWV亦密切相关(r=0.746,P<0.001);CRP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根据ROC曲线特征发现CRP最佳分界点为3.85 mg/L,此时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86.8%,误诊率为13.2%.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动脉硬化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CRP≥3.85 mg/L可作为诊断原发性高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极产物(AGEs)刺激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钙离子指示剂Fluo-3/AM将体外培养3~5 d的乳鼠心肌细胞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不同浓度AGEs(50、100、200 μg/ml)对心肌细胞瞬时刺激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Es刺激可以迅速引起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其恢复时程显著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AGEs可能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利尿剂呋塞米、双氢克尿噻及安体舒通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表达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呋塞米组、安体舒通组、双氢克尿噻组.观测尿量、血钠及尿渗量,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和血管加压素-2型受体(V2-R)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肾髓质AQP2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组大鼠尿量均显著增多(P<0.05),尿液中AQP2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呋塞米组尿渗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和安体舒通组尿渗量高于对照组(P<0.05).②呋塞米组肾脏AQP2 mRNA、V2-RmRNA和AQ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安体舒通组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类利尿剂均可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尿液AQP2蛋白的排出.但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相同,双氢克尿噻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呋塞米能增加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8.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abnorm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re-covery ratio of exercise test and its mechanisms,142 patients with suspectable angina pectoris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treadmill exercise test.The SBP recovery ratios at the1st,3rd,and 6th min of the recovery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subjects.Of the hymodynamic variables,car-diac index (CI),stroke volume index (SI) and ejection fraction (EF) were lower,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 and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BP response than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SBP response.The sensitivityof abnormal SBP recovery ratio 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CAD was 68% and the specificitywas 90%.The false positivity rate of abnormal SBP recovery ratios in 21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out CAD was 38%.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abnormal SBP recovery ratio is auseful index 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CAD.When the ST segment response to exercise isnormal or borderline,it can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exercise test.Theabnormal SBP response appears to be due to exercise-induced impairment of left ventricularfunction and increase in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野生型p53基因、Rb基因、反义ICF-I基因与大鼠反义AT1N基因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 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病毒载体介导,将上述4种基因分别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d后 观察并比较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53基因、Rb基因治疗组及反义IGF-I基因治疗组的动脉 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AdVβ gal组相比,反义AdVAT1B基因组的动脉血管新生内膜/中 层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而p53基因治疗组、Rb基因治疗组、反义IGF-I基因组及反义AdVAT1B基因组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4种基因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