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经文献整理和国内馆藏标本检视,中国革蜱属Dermacentor Koch,1844计3亚属16种。即印支革蜱亚属Indocentor 5种(结实革蜱D.compactus、金泽革蜱D.auratus、斯坦因革蜱D.steini、台湾革蜱D.taiwanensis和丽板革蜱D.bellulus);中亚革蜱亚属Asiacentor 2种(高山革蜱D.montanus和巴氏革蜱D.pavlovskyi);指名革蜱亚属Dermacentor(s.str.)9种(网纹革蜱D.reticulatus、西藏革蜱D.everestianus、边缘革蜱D.marginatus、银盾革蜱D.niveus、拉斯金革蜱D.raskemensis、中华革蜱D.sinicus、阿坝革蜱D.abaensis、森林革蜱D.silvarum和草原革蜱D.nuttalli)。依其系统分类关系,编制了分亚属和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2.
本论文报道了采自小麂、野猪和野兔3种野生动物的8种体外寄生蜱,并对各宿主的体外寄生蜱种类组成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3.
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姆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sensulato),可引起皮肤、内脏组织、神经、大脑等多系统感染,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该病广布亚、欧、美、非、大洋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例30万人左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报道43个州发病13000例(Hubbardetal.,1998),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分布和发病报告,每年有万余病例报道,其危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万康林等,1998),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蜱是传播莱姆病的主要媒介,目前已确定作…  相似文献   
64.
鼠类体外寄生虫生态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依据不同的组织层次结构 ,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由于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的层次转变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 ,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其相应层次生态研究就越来越复杂 ,研究难度越来越大。鼠类体外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动物或人体的节肢动物 ,有蚤类、虱类、蜱类、革螨和恙螨 ,它们种类多 ,分布广。1 个体生态学研究生态学属于宏观生物学范畴 ,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个体 ,而生理学研究的最高层次也是个体 ,因此 ,个体生态学按其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5.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5月在该地区的 3类生境按常规方法共捕获鼠类 7种 5 68只 ,采集体外寄生虫 48种 3 85 9只 ,其中蚤类 16种 5 82只 ,蜱类 3种416只 ,革螨 2 2种 10 81只 ,恙螨 7种 1780只。结果 :3类生境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中低度物种 (个体数 <11)数多 ,约占总物种数的 5 8%~ 88% ,中度物种 (个体数在 11~ 10 0之间 )少 ,较富集物种 (个体数 >10 0 )更少。结论 :鼠类体外各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随宿主动物种类不同而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6.
顺式氯氰菊酯浸泡蚊帐对蚊虫生理活动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强迫接触法比较了6种重要媒介蚊虫成蚊对不同浓度顺式氯氰菊酯浸泡的蚊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大劣按蚊(An.dirus)和埃及伊蚊(Ae.aegypti)对各浓度的浸药蚊帐最敏感,白纹伊蚊(Ae.albopictus)次之,而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nchus),淡色库蚊(Cx.pipiens.pallens)和致倦库蚊(Cx.quinquefasciatus)则较不敏感。浸药蚊帐不但能够杀灭一部分成蚊,从而对人群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且对触帐后仍然存活的蚊虫的生理活动也产生了一系列更深刻的影响。本项研究表明,接触了亚致死量顺式氯氰菊酯后(以 LT_(50)的时间接触浸药蚊帐)仍存活的大劣按蚊、埃及伊蚊和三带喙库蚊的吸血率明显降低,平均寿命显著缩短;对三带喙库蚊的观察结果表明,接触亚致死量药物后仍存活的雌蚊所产之卵块的散卵率(不成形之卵块)明显增加,其产卵率虽未受明显影响,但卵的孵化率较之对照组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7.
<正> 本次讨论会共收到蚊类研究论文139篇,包括全文或摘要134篇,补交材料5篇。参加分组交流活动的每次均在50人以上。共选择了35篇论文作小组交流。现分四个方面介绍如下。 (一)形态、分类和区系研究方面: 宣读交流了论文6篇。内容包括尖音库蚊复组雄性尾器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进一步了解我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的多样性,发现可能存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潜在媒介和动物宿主。方法 建立了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0kDa rOmpA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鉴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检测了采用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蜱、动物和人血液标本。对扩增于越原血蜱、森林革蜱和FNH97未鉴定菌株的PCR产物采用PHYLIP软件包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为了寻找特异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类检测方法,建立了针对四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半巢式PCR方法,并对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标本进行了分类检测。结果 采用190kDa rOmpA.701/70p引物可以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的6株扩增出外膜蛋白A基因片段(小蛛立克次体除外)。并从采自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多种蜱及野生动物、人血液标本中扩增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其中越原血蜱、卵形硬蜱、中华硬蜱、豪猪血蜱、森林革蜱、野鼠血块和人群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15.69%、56.94%、8.70%、7.70%、43.56%、82.51%和0.98%。对来自越原血蜱和森林革蜱以及FNH97菌株的斑点热立克次体190kDa外膜蛋白A630bp左右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福建越原血蜱立克次体(福建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日本立克次体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89%);内蒙古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扇头蜱立克次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7%),测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最高(95%)。遗传发育分析,这两种立克次体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均为同一个分支。序列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位点也显示了对应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康氏立克次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以及内蒙古立克次体(HA-91)差别较大。提示,这两种蜱携带的立克次体可能是我国尚未发现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用初步分类引物对蜱标本、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以“福建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越原血蜱阳性率为8.49%,卵形硬蜱阳性率为20.83%,中华硬蜱阳性率为4.35%,豪猪血蜱为阴性;以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卵形硬蜱阳性率24.39%,越原血蜱阳性率为5.56%,中华硬蜱和豪猪血蜱均为阴性。以内蒙革蜱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森林革蜱阳性率为43.56%。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以下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越原血蜱、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是福建南方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媒介或潜在媒介,其中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为我国首次证实的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福建的越原血蜱和内蒙古的森林革蜱分别携带一种未知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并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近缘;取自斑点热立克次体rOmpA基因的引物用于PCR,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手段可直接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初步分类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可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多个成员及其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9.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5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的 3类生境中全年共采集到鼠类体外寄生虫 48种 ,3 85 9只 ,其中蚤类 16种 ,5 82只 ,蜱类 3种 ,416只 ,革螨 2 2种 ,10 81只 ,恙螨 7种 ,1780只。在森林中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棕背最高 (2 1) ,大仓鼠最低 (2 ) ;多度表现为社鼠最高 (16 4) ,大仓鼠最低 (7)。在灌丛中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黑线姬鼠最高 (2 4) ,大仓鼠最低 (10 ) ;多度表现为社鼠最高 (76 5 ) ,大仓鼠最低 (2 5 2 )。在农田中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黑线姬鼠最高(2 2 ) ,大林姬鼠最低 (6 ) ;多度表现为大仓鼠最高 (6 2 8) ,大林姬鼠最低 (39)。一般来说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 ,革螨和蚤类较高 ,恙螨和蜱类较低 ,多度 ,恙螨和革螨较高 ,蚤类和蜱类较低  相似文献   
70.
本文描述瘤虻属2新种,即姚健瘤虻,新种Hybomitra.yaojiani sp.nov.采自西藏墨脱,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有植瘤虻,新种Hybomitra.zayuensis sp.nov.采自西藏察隅,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AMM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