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5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35例;年龄65~87岁,平均73岁,所有病例均为外伤所致的闭合性骨折。骨折Tronzo.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4例,Ⅳ型8例,Ⅴ型3例。术后临床疗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结果术后有52例获得4~17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随访病例均骨性愈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18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88.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掌侧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36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通过术后随访,采用相应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临床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月。术前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及桡骨短缩分别为-(7.5±6.2)°、(8.4±3.8)°、(3.5±0.3)mm、(2.2±0.58)cm,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3±4.7)°、(19.6±2.8)°、(0.42±0.68)mm、(0.3±0.26) c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Gartland-Werley 功能评分中优20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83.3%。结论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析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8.1%VS 27.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神经反射通路的重建和再髓鞘化是影响脊髓损伤后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少突胶质细胞存活的多少直接影响轴突再生后髓鞘化。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6在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动物:2~4周龄清洁级SD大鼠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颈脱臼法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双侧股骨、胫骨,去除两端骨骺,暴露骨髓腔,用DMEM培养液反复冲洗,收集冲洗液,重悬细胞种植于25 cm2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中含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终浓度为2 mmol/L谷氨酰胺及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采用贴壁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纯化。取培养至第4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N2添加剂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观察诱导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mRNA的表达。应用抗微管相关蛋白、抗神经纤维酸性蛋白、抗半乳糖脑苷脂、抗磷脂碱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阳性率。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经诱导分化后,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胞质向细胞核回缩,细胞突起向外延伸,折光性增强,随时间延长多个细胞突起相互连接形成典型的网状结构。②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mRNA的表达:细胞诱导分化后可检测到磷脂碱性蛋白mRNA、半乳糖脑苷脂mRNA的特异性条带。③少突胶质细胞阳性率:在诱导分化条件下,半乳糖脑苷脂阳性率为65%,磷脂碱性蛋白阳性率为45%,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率为10%。 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能够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5.
髓内针内固定是临床治疗长管状骨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 ,关于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时机一直存在争议[1,2 ] 。有人认为骨折后已有大量脂肪颗粒进行肺部 ,如果早期手术势必会因扩髓和插入髓内针而在短时间内使更多的脂肪颗粒进入肺部 ,从而造成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为了解急诊髓内针内固定与FES的相关性 ,我们对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科对行急诊髓内针固定的 140例胫骨、股骨骨折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诊行胫骨、股骨髓内针固定 140例。其中胫骨 38例 ,股骨 10 2例 ,男 86例 ,女 …  相似文献   
46.
<正>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缝合锚钉修复3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止点撕脱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左膝17例,右膝19例。年龄15~67岁,其中胫骨止点撕脱17例,股骨内髁止点撕脱19例,均为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Cage植骨融合组(A组)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治疗的7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组组38例,应用大剂量的甲强龙激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JOA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2个月后的JOA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8月~2003年8月,对25例软骨缺损患者采用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技术,在关节镜下行相同关节内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作为移植组,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及软骨愈合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5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行局部刨削、钻孔减压后症状缓解情况及软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分别为98.65±9.87、96.98±8.94分。术后1年行膝关节MRI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获随访3~24个月。移植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疼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复查MRI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物位置良好;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其中22例评分为0分,3例因活动后轻微疼痛评分为4分;术后3个月,24例评分为0分,1例评分为3分。对照组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为24.63±10.51分,同时诉感觉良好;术后3个月,评分为58.48±6.98分。各组手术前后及组间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创伤小,且能避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及疾病传播,是修复软骨缺损的较好方式。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探讨。传统的关节内刨削、钻孔减压,对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0.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与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腰椎滑脱是较常见的脊柱疾病,我科从 1998年2月~2001年8月共收治 29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与植骨相结合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