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医药卫生   393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12例,术中根据骨感染情况,彻底清除断端感染骨段及硬化骨,打通髓腔,用骨段滑移及牵张成骨技术修复清创后遗留的骨缺损;术后7d开始骨段滑移操作;术后定时复查X线片,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成骨及骨愈合情况,随访时间大于15个月。结果本组共纳入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11例伴有局部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缺损范围5cm×4cm-19cm×15cm,并先期给予局部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遗留骨缺损长度4-7cm,骨滑移完成时间1.5-2.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3(19±3.84)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外固定器的时间为7-9个月,所有骨感染均得到良好的控制,5例有轻度钉道松动或感染,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愈合时间6-9.3(7.86±1.2)个月。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同时不增加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和传统药物在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镇痛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固定手术的膝关节骨折患者96例,按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药物组(n=46)及多模式镇痛组(n=50)。传统药物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12 h一次,持续至术后2周);多模式镇痛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12 h一次,持续至术后2周)+自控静脉舒芬太尼(30μg/(kg·L),持续2 ml/h泵入,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每12 h一次,持续3 d)。记录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d、术后3 d、术后2周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90°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传统药物组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VAS评分为7.50±0.69分、5.72±0.72分、5.13±0.50分、4.26±0.61分、3.43±0.50分、2.48±0.55分,多模式镇痛组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VAS评分为7.28±0.61分、5.52±0.58分、4.74±0.66分、3.80±0.57分、3.00±0.61分、1.96±0.49分,术后1 d、术后2d、术后3 d、术后2周两组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组优于传统药物组;传统药物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为50.74±2.95°、59.98±1.47°、71.83±2.71°、93.24±4.87°,多模式镇痛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为55.4±8.53°、64.84±6.75°、76.88±8.11°、101.50±7.89°,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多模式镇痛组优于传统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药物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至90°的时间为(10.0±1.7)d,多模式镇痛组为(7.3±1.0)d,多模式镇痛组短于传统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药物组和多模式镇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和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折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有效降低VAS评分,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获得满意的短期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入阿托伐他汀钙40mg组(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80mg组(强化组),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的变化情况,并记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Scr和CysC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药物能有效预防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术后引起发热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该院应用PCNL治疗15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病史、既往同侧肾脏手术史、结石类型、结石最长径、有无并发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前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程度、术前肾盂积脓、术前肾造瘘管的使用、术后中心静脉压、术中灌注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分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对两组PCNL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热共27例,占18.0%。性别比例、糖尿病病史、铸型结石或鹿角形结石、结石长径、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前尿常规白细胞计数、脓肾、术前使用肾造瘘管、术后中心静脉压、术中灌注量和手术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灌注量、术前肾积脓、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PCNL术前需常规尿细菌培养,彻底治疗尿路感染和肾脏积脓,合理控制手术时间和灌注液量,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发热、咳嗽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6.
探讨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治疗食管憩室的中远期疗效以及术后憩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5月1日—2019年8月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治疗的31例食管憩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观察术后Eckardt评分、治疗成功率和复发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憩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术后随访(30.6±11.1)个月(20~63个月)。31例术前Eckardt评分(8.2±2.4)分,术后1个月(1.4±0.7)分,术后6个月(1.4±1.1)分,术后12个月(1.3±1.1)分,术后24个月(1.3±0.9)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Eckardt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01)。术后随访1、6、12、24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8%(30/31)、90.3%(28/31)、90.3%(28/31)和90.3%(28/31)。有3例复发,总复发率为9.7%(3/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P=0.038,OR=1.041,95%CI:1.002~1.080)和术前Eckardt评分(P=0.024,OR=2.299,95%CI:1.117~4.728)是影响术后憩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治疗食管憩室的中远期疗效理想,但病程长、术前Eckardt评分高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7.
椎旁腰椎穿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穿刺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部分患者因椎间韧带钙化、腰椎畸形等原因,按一般腰椎穿刺方法确有困难或无法实施,故本院1980年1月~1982年5月对118人,男68人,女50人,采用椎旁腰椎穿刺方法,均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术前准备与一般腰椎穿刺相同。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内腔镜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经尿道直视下对尿道外括约肌缺损处用特制的腔内注射针直接注射 4~ 8ml胶原蛋白 ,使尿道外括约肌缺损处隆起。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症状消失 ,其中 5例经 1次治疗痊愈 ;3例经 1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2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直视下经尿道直接注射胶原蛋白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疗法简便、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微泵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最佳化疗方法。方法 共38例,其中18例在术前和术后作微泵化疗,17例常规化疗FM或FAM方案,对比它们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微泵治疗组,1.5年生存率达83.3%,而常规化疗组仅29.4%,且微泵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常规化疗组少,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对进展期胃癌微泵化疗,应该是首选治疗方案,且副作用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0.
患者女,11岁,因一天内呕血4次,便血3次,量约600ml而人院。4个月前因反复发作上腹部隐痛,呕血100ml、便血4009,胃镜检查胃窦大弯侧息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正规抗溃疡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继续维持治疗后X线钡餐胃窦大弯侧见1~Zcm充盈缺损,边缘清楚,局部粘膜消失,十二指场填充欠满意。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呕吐咖啡色液体4次,便血3次量约600ml而再次人院,体格检查:血压11/6kPa,贫血貌,颈软,两肺(一),心率100次,律齐无杂音,上腹部轻度压痛,肝脾未们及,未们及包块,肠鸣音亢进。急诊胃镜检查:胃窦粘膜红白相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