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双导丝(DTG)法在胆总管深插管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89例患者,诊断为壶腹部肿瘤的患者被剔除.在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先用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或导管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如导丝3次进入胰管后,则保留胰管导丝,重新从活检钳道插入第2根导丝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根据导丝的走行及切开刀或导管抽吸胆汁证实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成功.双导丝插管难度评价标准:第2根导丝在1~3次内成功进入胆总管为容易;4~6次内成功为中等难度;7~10次以内成功为难度;如果10次内插管不成功为插管失败.并比较双导丝插管方法或常规插管方法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中,常规插管方法进行胆总管深插管的成功率约为67.4%(60/89).5例患者(5.6%,5/89)导丝不能进入胆总或者胰管,其余24例(27.0%,24/89)采用DGT法.在DGT法插管中,13例(54.2%,13/24)为容易DGT插管,6例(25.0%,6/24)为中等难度DGT插管,4例(16.7%,4/24)为难度的DGT插管,只有1例(4.1%,1/24)患者虽然经过调整角度导丝仍然进入胰管而改用PSP法.在常规方法进行胆总深插管的患者中,4例(6.7%,4/60)例患者有术后胰腺炎,而DGT法中有2例(8.7%,2/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RCP的操作中,DGT法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选择胆总管深插管方法.DGT法不会提高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容易掌握,可推荐作为ERCP术常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小板膜流动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2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每次2 h,隔日1次,共计36 h的增强型体外反搏干预.分别于分组饲养前、反搏前、反搏中期(反搏进行18 d)和反搏结束(反搏进行36d)时留取3组动物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并用Caimi法检测血小板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P'.结果 与正常饲养组比较,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Chol和LDL明显升高(均P<0.05).3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在分组饲养前无显著差异(P>0.05);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与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正常饲养组同时期均有显著增高(均P<0.05);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高脂饲养组显著降低[P':(0.451±0.047)比(0.655±0.034),(0.561±0.043)比(0.723±0.050);脂质过氧化水平:(0.56±0.06)mmol/L比(0.88±0.07)mmol/L,(0.72±0.13)mmol/L比(1.23±0.11)mmol/L,均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能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血小板膜流动性阻遏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生理进程,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袁玉莲  詹红 《医学信息》2010,23(6):1755-1756
目的 总结4例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抢救治疗经验.方法 4例急性安眠药中毒诊断均依据服用安眠药病史是明确,诱因,病史,临床表现.并依据中毒程度及临床表现采用洗胃,静脉应用纳洛酮及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特异性解毒剂-安易醒,血液灌流等方法.结果 4例均治愈出院;安眠药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药物剂量及抢救时机与中毒程度相关.结论 轻中度急性安眠药中毒应用一般性治疗即可,重度中毒应尽快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术.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脓毒症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p38MAPK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CLP)来制作脓毒症模型,并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血清CPK-MB、IL-1β浓度及其mRNA在心肌的表达、心肌p38MAPK的活性。结果CLP术后血清IL-1β浓度进行性升高,CPK—MB显著提高。正常心肌组织微量表达IL-1β mRNA,脓毒症时可见大量表达,且p38MAPK明显激活。血清IL-1β的水平及其mRNA在心肌中的表达与CPK-MB呈显著正相关。应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后,p38MAPK激活受抑,血清IL-1β浓度显著降低,IL-1β在心肌中的表达减少,心肌损害明显减轻。结论IL-1β的大量释放及其在心肌中显著表达是脓毒症鼠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而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可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脑复苏(CPCR)后体内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心搏骤停患者经CPCR后外周静脉血清AOPP浓度,同时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Ⅲ评分,并记录30天内患者的生存或死亡情况,分析血清AOPP浓度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和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血清AOPP水平和APACHEⅢ评分在PR.MODS组[(156.60±28.04)mol/L,(96.39±24.78)分]和死亡组[(189.92±34.86)mol/L,(110.46±32.47)分]分别明显高于非PR—MODS组[(88.76±10.13)mol/L,(69.34±16.33)分]和存活组[(128.49±36.65)mol/L,(78.65±20.92)分](P〈0.05);血清AOPP水平和APACttEⅢ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528,P〈0.01)。结论:心搏骤停和CPCR过程激活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蛋白质氧化应激产物增加.AOPP水平对PR—MODS的发生及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国产与进口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国产环丙沙星与进口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6例,按使用国产环丙沙星(商品名悉复欢,广州产)还是进口环丙沙星(商品名西普乐,德国产)治疗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各48例.比较2组的疗效、细菌清除率、未清除菌株组成、体外药敏试验的敏感菌百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国产组和进口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体外药敏试验的敏感菌百分率分别为88%和90%、88%和88%、92%(37/40)和95%(40/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与进口组未清除菌株比较、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环丙沙星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未清除菌株组成、体外药敏试验的敏感菌百分率及不良反应与进口环丙沙星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且药物来源充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D4 T细胞CD40L的表达率、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探讨CD40/CD40L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ACS患者42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健康对照者13例。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CD4 T细胞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结果AMI、UAP、SAP、对照组CD4 T细胞中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67±3.31)%、(3.24±1.13)%、(2.29±1.93)%、(0.57±0.19)%,AM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UAP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血清sCD40L水平分别为(14.53±8.08)ng/mL、(8.06±6.96)ng/mL、(7.37±3.59)ng/mL、(4.45±1.48)ng/mL,AM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ACS患者CD4 T细胞CD40L的表达率和血清sCD40L水平增高,在AC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0L和sCD40L有望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9.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不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可导致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危及生命.感染早期的临床征象常不典型,寻找合适的实验室诊断标志物,协助临床医师早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评估病情预后,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对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感染相关生物学标志物进行论述. 1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是重要的急性期时相蛋白,每当发生感染或组织炎症时,IL-6等炎症细胞因子将刺激肝细胞合成CRP,并于4~6h后开始分泌.通常正常人血清CRP中位数质量浓度低于0.8 mg/L,且99%的血清样本水平不超过10 mg,/L[1].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单次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浓度对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疑似ACS患者。对入选患者就诊时检测hs-cTnI, 并进行30 d随访, 以临床结局指标为标准分为发生事件组和未发生事件组, 计算单次hs-cTnI在不同浓度界值下对患者发生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入院时)、计划外血运重建、心血管死亡]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NPV)及95%置信区间(CI), 以漏诊率<2%, NPV>99%为标准推测最佳界值。按照hs-cTnI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胸痛时间、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分组,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亚组间的敏感度及NPV。结果研究共完成随访1 461例患者, 其中发生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者387例(26.5%), 未发生者1 074例(73.5%)。年龄(62±12)岁, 男905例(61.9%)。单次hs-cTnI浓度<2 ng/L(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