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报告5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结肠膀胱术者,并进行了随访,证实该术式控尿功能可靠,生存质量较高。认为对该术式而言,不采用回肠补片及不作末端回肠──盲肠套迭,可节约肠管,简化手术。通过膀胱尿道测压,证实肠代膀胱的压力低于回肠输出段。  相似文献   
82.
DNA倍体类型是依据细胞核DNA相对含量来判定的。正常前列腺细胞为恒定二倍体细胞,DNA异常改变预示肿瘤的发生,异倍体肿瘤细胞提示恶性潜能增高,它与前列腺癌的诊断、生物学特性、预后密切相关,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α1(I)型胶原mRNA合成、IκB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技术(EMSA)检测HSC的增殖和胶原基因表达。结果乙醛刺激HSC增殖、α1(I)型胶原mRNA合成 ,使IκB表达下降、NF-κB活性增加。红景天苷(0.5~2.5 mg·mL-1)对上述影响有抑制作用,且以1.5 mg·mL-1组效果最好。结论红景天苷明显抑制乙醛刺激的HSC增殖及胶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提高肾结核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 对12例误诊或漏诊的肾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经手术治疗治愈,1例行药物治疗,3个月后死于慢性肾衰。结论 血清中结核抗体检测和尿中找抗酸杆菌应作为诊断肾结核的常规检查方法,而对诊断较困难的疑诊病例宜选择B超引导下肾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85.
双侧上尿路结石合并慢性梗阻性尿毒症,如处理不当可使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我院从1980~1985年共收治7例,2例死亡,5例存活。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七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58岁,平均38岁。例2,例3双肾结石,例4右肾结石左肾无功能,其余4例一侧输尿管结石另一侧肾结石。入院后均给予补液和支持疗法,待病人能耐受手术时,及时行取石术。两次手术间隔为3~4周。存活的5例体力恢复较好。病人一般情况与手术效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86.
重视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提高治疗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明德  解方为 《四川医学》2001,22(12):1091-109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 ,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变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近几十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肝细胞分离技术的发展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肝纤维化发生、发展 ,并证实了肝硬变是可以完全逆转的。因此寻找有效药物防治肝纤维化 ,一直是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肝纤维化发生的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 ,而降解相对减少 ,两者失去动态平衡 ,致使过多 ECM沉积于肝内引起肝纤维化。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的细胞包括 :肝细胞、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内皮…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和比较持续静脉泵入吗啡与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疼痛评分>4的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疼痛滴定后随机分为吗啡组(持续静脉泵入吗啡)与芬太尼组(芬太尼透皮贴)。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疗效、镇痛维持时间、爆发痛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吗啡组和芬太尼组的NRS评分分别为(1.9±0.8)分和(2.2±1.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患者每天平均镇痛维持时间为(22.7±0.4)小时,爆发痛每天发作(1.0±0.3)次;芬太尼组每天平均镇痛维持时间为(20.14±1.2)小时,爆发痛每天发作(1.5±0.6)次,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便秘多见,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吗啡及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88.
罗志刚  李解方 《湖南医学》1999,16(4):253-254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安全性。方法 本文对1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尤其对扩容方法及术中、术后血压管理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临床预后良好,1例死亡例放弃手术。结论在围手术期治疗中,应根据临床分型选用血管活性药,尤其是β-受体与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更为重要;对症状不明显者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对51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采用Zung's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术前进行心理学测评,对其术后是否发生膀胱无抑制性收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组与未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组SAS平均分分别为45.00±5.93,43.50±6.9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分别为58.94±9.13,51.26±8.22,两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且计量资料间的相关分析表明:SDS评分愈高,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发生率愈高(P<0.01)。因此认为:患者的抑郁程度(SDS)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浸润性膀胱癌膀胱根治性全切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本院完成膀胱根治性全切Bricker膀胱术43例,本组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移行细胞癌35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癌4例。本文手术近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出现主要为:尿漏2例(4.6%),3例术后由于肠粘液堵塞输尿管吻合口及输出道引起腰背部胀痛及发热(6.9%),手术后切口感染5例(11.6%),其中2例因回肠吻合口伤口瘘引起(4.6%),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4.6%),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通过积极的临床处理,近期并发症完全治愈,无二次手术。结论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术后尿路通畅性可靠、并发症少,仍是膀胱癌根治术后尿流改道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