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 观察盐酸美沙酮片治疗重度或难治性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和与吗啡片的等效剂量(剂量转换比),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伴有重度或难治性癌痛的晚期癌症患者予吗啡即释片滴定,疼痛强度NRS≤3分后转换为盐酸美沙酮片口服止痛。结果305例重度或难治性癌痛患者接受盐酸美沙酮片2周治疗后有效率为88.85%(其中骨转移痛、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的疼痛、难治性疼痛有效率分别为89.89%、86.08%、84.62%)。 305例患者第2周末的日平均使用盐酸美沙酮片剂量为(24.56±23.69)mg,其中94.43%患者仅需分2次给药即可。172例成功剂量转换患者稳态的日使用吗啡即释片剂量为(52.08±40.77)mg,转换为盐酸美沙酮片第2周末的日使用剂量平均为(18.36±10.60)mg,转换比约为3∶1。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以下的有尿潴留、疲乏、幻觉、尿频、瘙痒等,发生率1%~3%的有嗜睡、恶心、呕吐、冷汗,头晕发生率为8.06%,便秘发生率为18.06%,未发生与美沙酮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未发现与美沙酮相关的肝、肾功能异常和心电图变化。结论 盐酸美沙酮片对于重度或难治性癌性疼痛有效且日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吗啡,与吗啡的转换比略高于NCCN指南推荐,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与吗啡相似。  相似文献   
72.
目的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同期94例早期肾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A组)55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B组)39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A组患者肿瘤大小1.8~6.5(平均4.9)cm,B组患者肿瘤大小3.0~6.8(平均5.5)cm。患者术前均行B超、IVP、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临床分期均为:T1N0M0~T2 bN0M0。结果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6±10.5)和(121±12.4)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12)和(210±17)ml(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1±1.2)和(8.4±1.6)天(P<0.05)。两组病人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局限性肾癌的肿瘤控制与开放手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肿瘤恶病质是以渐进性的不自主的体重丢失为特征的营养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消瘦、厌食、肌肉萎缩、乏力、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常导致患者死亡。早期发现和干预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循证资料以及最新的A.S.P.E.N.临床指南,旨在阐明在实施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怎样给予患者最好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长疗程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观察第2周、6周以及此后每间隔8周用药后的关节症状及皮损改善情况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8例患者用药疗程满30周,纳入数据分析, 其中5例满46周。LSD法显示,治疗后患者肿胀关节数(0周VS 30周:t=6.939,P<0.001;0周VS 46周:t=3.822,P=0.019)、压痛关节数(0周VS 30周:t=5.353,P=0.001;0周VS 46周:t=3.132,P=0.035)明显减少,PASI值在第30周时下降最明显(0周VS 30周:t=3.742,P=0.007), TNF-α水平在第22周最高(0周VS 22周:t=3.569,P=0.009),超过22周后逐渐降低(30周VS 46周:t=4.104,P=0.009)。 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能够显著改善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的关节症状和皮损,但长疗程应用时疗效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3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铂类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行安罗替尼靶向治疗。治疗方案为安罗替尼12 mg/d,服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行6.3个周期安罗替尼治疗。38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2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为10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4%(7/3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3.7%(28/3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1.4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乏力、食欲减退、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7/38);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安罗替尼治疗。  结论  安罗替尼口服方便,且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对于皮肤科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包括能够进行国际交流、撰写英文论文、接诊外宾等。结合皮肤专业英语继续教育的现状,简要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难易适度、内容实用的皮肤科专业英语教材;皮肤科专业英语教学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皮肤科医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此探讨专业英语教学的模式,提出一些提高皮肤科专业英语读写水平及英语交流水平的方法,以期为皮肤专业英语继续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7.
PCNA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S(化疗敏感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检测阿霉素(ADR)对体外培养的MCF-7/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ADR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DR作用前后PCNA的表达。结果:ADR抑制MCF-7/S细胞增殖,旱剂量依赖性,IC50为0.128mg/L;ADR作用组MCF-7/S细胞的凋亡率(Apoptoticrate,AR)为0.261,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0.0449相比明显增高(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为0.3371,与对照组PCNA阳性表达率0.5152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凋亡率(AR)和PCNA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ADR能诱导MCF-7/S细胞凋亡,并能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与人乳头瘤病毒2型(HPV2)E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和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NHEK分化的调控效应。方法在HaCaT和NHEK细胞中, 采用慢病毒转染法构建HPV2 E2稳转细胞系(HPV2 E2转染组), 采用质粒转染法构建过表达FGFR3或FGFR3突变体K650E的细胞, 即FGFR3-WT转染组、FGFR3-K650E转染组, 均以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为空载体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2 E2 mRNA表达, Western印迹法检测HPV2 E2、FGFR3及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标志性分子兜甲蛋白、聚丝蛋白、内披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PV2 E2与FGFR3的细胞空间定位。两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HPV2 E2稳转细胞系, HaCaT和NHEK细胞中HPV2 E2转染组HPV2 E2 FLAG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t值分别为13.71和25.91, 均P < 0.001);在HaCaT和NH...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构建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舒肝宁注射液抗炎保肝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舒肝宁注射液中茵陈、栀子、黄芩、板蓝根和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筛选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中与肝炎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20个,共83个作用靶点。GO分析表明,舒肝宁注射液主要影响细胞过程和生物过程的调控,以及对化学刺激和应激的反应等作用。KEGG通路分析显示,舒肝宁注射液抗炎保肝作用的靶点主要涉及TNF、IL-17、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的抗炎保肝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调节TNF、IL-17、MAPK等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