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褚行琦 《苏州医学》2005,28(1):8-10
结肠镜在我国已很普及,每年约有数十万计的患者进行检查,对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肠镜并发症虽然是罕见的,但可能是严重和致命的。现对国外近年来关于结肠镜并发症及其防治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2.
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在全世界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甲氰咪胝的非溃疡性临床应用,作一文献综述。一、上消化道出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消化道粘膜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同时有严重的凝血障碍,消化道出血率常超过50%。正常情况下,组织胺由肝脏代谢。肝功衰竭时,大量组织胺不能及时清除而作用于胃粘膜靶细胞中的H_2受体,使胃酸分泌大增,促使溃疡发生,继而造成周围小血管溃破出血。近年来,Lambert、Macdougall报导用甲氰咪胍防止肝功衰竭的上消化道出血有效。静点甲氰咪胍和甲硫咪胺(metiamide)150mg(每小时100mg)或口服1g,可防止和治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估经腹肠道超声(TBUS)诊断小肠克罗恩病(SBCD)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SBCD患者10年42例次超声检查,包括活动期26例次(活动期组)、缓解期16例次(缓解期组)的声像图特征,观察超声评估病变活动度结果与Harvey-Bradshaw指数(HBI)的一致性。结果 TBUS与HBI评估病变活动度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97)。瘘、脓肿、炎性包块均见于活动期组;活动期组狭窄、爬行脂肪征、淋巴结炎、腹腔积液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肠壁及爬行脂肪厚度明显大于缓解期组(P均<0.01)。42例次超声检查中,15例次见肠管狭窄,8例次见瘘;31例次病变肠壁周围脂肪组织炎性增生,20例次见多发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腔积液16例次,腹部包块9例次,其中5例次伴脓肿,穿孔1例次,炎性息肉8例次,憩室形成3例次。结论 TBUS能准确显示SBCD腹部并发症,可作为评估SBCD并发症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4.
男性,45岁。1985年1月因周期性麻痹住外院,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补钾后病愈出院。之后每天口服氯化钾12片。1987年5月5日突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暗红色血液2次(约1500ml),黑便一次。自感头晕、心悸。入院时体温36.2℃,脉搏9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70/50mmHg。血红蛋白90g/L。查体:急性病容,贫血貌,剑突下压痛。胃镜检查见胃底小弯侧2.5×2.0cm溃疡,其上有白苔,周边充血,边缘整齐。病检报告:小块胃粘膜组织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和研究肝硬化腹水与血浆 Ald 的关系,笔者测定了3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浆 Ald,发现①血浆 Ald 值越高,腹水越严重,予后越差,但也不完全一致。②腹水患者低血 K~ 和血浆 Ald 有矛盾现象。③血浆蛋白与血浆 Ald 无明显关系。上述发现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6.
有报告长期口服胃复安致锥体外系综合征,但误服大剂量胃复安致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报道不多。我们共遇3例,均为误服药后第二天,在总量为75——100mg时发病。3例都是青少年,临床表现相似,停药后症状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37.
本文测定54例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9例,B级19例,C级26例)血浆心钠素(1843±232.7Pg/ml X±SE),与36例健康人血浆心钠素(326±31.0Pg/ml X±SE)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文章就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心钠素的升高机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8.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既往的若干年中 ,对炎症性肠病 (IBD)的治疗 ,一直局限于柳氮磺胺吡啶 (SASP)或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GCS)。近年来 ,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使IBD疗效有了较大提高。最新进展不仅包括新合成的化合物和药物的新释放方式 ,还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即生物疗法 ,包括采用嵌合体性并已人体化的单克隆抗体、重组细胞因子、重组免疫黏附、寡肽性受体协同剂和拮抗剂以及反义寡核苷酸。这些制剂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的特殊作用和广泛用途 ,极大地丰富了IBD的治疗。可以预见 ,细胞和基因方法、DNA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直…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逆行胰胆管造影,已成为诊断胰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自1980年5月开展此项工作,现就45例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和结果我们使用Olmpus JF—B_3型纤维十二指肠镜、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45例、成功30例,其中梗阻性黄疸10例;怀疑胆石症,但一般造影不能显影11例;胆道术后疼痛复发需确定原因者3例;上腹部疼痛不能确诊的4例;疑有胰腺病疾2例。性别  相似文献   
40.
结肠炎症性疾病:临床与病理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结肠炎是一个含意不清的诊断名称 ,包括多种不同病因的病变。进一步认识该病 ,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根据结肠炎的组织学改变 ,现已将它归纳为急、慢性结肠炎两大类 ;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慢性隐窝破坏性与非破坏性两类[1,2 ] 。本文就其组织学类型、临床及结肠镜表现联系的最新进展简介如下。一、正常结肠黏膜固有膜上 1/ 3稀疏分布有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 (盲肠部位更多 ,因是肠内容物相对停滞部位 ) ;淋巴细胞见于隐窝及浅表上皮层 (1∶2 0个上皮细胞 )中 ,或沿黏膜肌层间隔聚集成滤泡 ;中性粒细胞除了出血区外 ,不应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