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非饮食因素在海岛居民胃癌高发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海岛地区居民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联系 ,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1∶1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 ,随机选择舟山市原发性胃癌新发病例 1 0 3例和人群对照1 33例 ,进行胃癌流行病学调查 ,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结果 在调整了部分饮食因素的影响后 ,饮黄酒史 (OR =1 .81 ,95 %CI :1 .2 1~ 2 .71 ) ,慢性胃炎史 (OR =7.0 5 ,95 %CI :2 .37~ 2 0 .92 ) ,父母患胃癌史 (OR =5 .75 ,95 %CI :1 .1 3~ 2 9.38) ,心理状况差 (OR =1 .95 ,95 %CI :1 .2 4~3.0 7)等可明显增加胃癌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胃癌一级亲属 (父母 )的遗传度为 37.8± 1 1 .2 (% )。结论 饮黄酒史、慢性胃炎史、癌症家族史及心理因素对海岛居民胃癌的高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外来媒介生物与国境检疫对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科学研究证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许多病原体必须通过媒介生物的携带或叮咬才能感染人类或动物,完成传播疾病的循环,引起人或动物的发病。因此,媒介生物在传染病传播和流行过程中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外来媒介生物的侵入,使得原本局限于一个地域或国家内的疾病突破国境的界限,引起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流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新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媒介生物的种类构成、生活习性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旅游…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索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在国境卫生检疫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18×5×1结构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07年到达宁波港国际航行船舶中的媒介阳性船舶170艘和对照船舶680艘进行数据训练和验证,并以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到港的船舶外来媒介携带率。结果经过100次的迭代运算,训练过程的误判率为0.1647,验证过程的误判率为0.1824;训练过程的平均误差为0.3668,而验证过程的平均误差为0.4550。通过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船舶携带外来媒介情况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达到83.3%,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针对高度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相对精确的预测功能,为国境卫生检疫风险评估及预警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索BP人工神经网络在入境航空器外来医学媒介生物输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8×1×1结构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年飞抵宁波空港口岸的2 760架次国际通行航空器进行抽样、数据训练和验证分析,并以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到港的航空器外来医学媒介生物的携带风险。结果经过50余次迭代训练,训练过程的误判率为0.014,平均误差为0.066。应用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航空器携带外来媒介情况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0%,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针对高度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相对精确的预测功能,为国境卫生检疫风险评估及预警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饮食因素与海岛居民胃癌高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其中饮食因素与胃癌的关系尤为重要。研究海岛地区居民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随机选择舟山市原发性胃癌新发病例103例和对照人群133例,进行有关饮食因素的调查,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校正部分非饮食因素的影响后,烫食(OR=1.48,95%CI:1.03—2.14)和腌晒食品(OR=2.63,95%CI:1.74—3.98)可明显增加胃癌的相对危险性,而喜欢妙的方式(OR=0.33,95%CI:0.13—0.83)、三餐定时(OR=0.29,95%CI:0.19—0.44)、经常吃青葱属蔬菜(OR=0.43,95%CI:0.22—0.82)和胡萝卜(OR=0.10,95%CI:0.02—0.41)为胃癌发生的保护性因子。此外,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c)百分比结果显示:喜烫食的PARc%为11.8%,而腌晒食品的PARc%高达57.8%,提示在校正其他因子的效应后,喜烫食和腌晒食品对该人群发生胃癌的致病效应将达70%左右。结论 海岛居民胃癌的高发与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喜烫食和腌晒食品)有关,而喜欢炒的方式、三餐定时、经常吃青葱属蔬菜和胡萝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趋势面分析法在传染病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趋势面分析法在传染病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将不同地点的经纬座标及特定传染病发病数据代入模型,并依据模型方程计算结果通过特定计算机软件,绘制趋势面分析图。结果:获得舟山某病的趋势面分析图及地理分布规律。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分析疾病地理分布系统和局部变异情况,进而有利于分析疾病分布相关的地理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7.
胃癌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胃癌 (Gastric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全国平均年死亡率为 1 6/ 1 0万 ,高发区达 60 / 1 0万。在国外 ,胃癌死亡率在不同人种、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有显著性差异 ,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是日本 ,南非和东欧等 ,我国也是胃癌高发区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主要是工业化国家 ) ,但它仍是因癌症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此可见 ,胃癌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及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 ,对胃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医学工作之重点。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 ,并就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理进行综述。1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1 .1 饮食因素 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 ,2 ] ,在整个胃癌发病的过程中饮食因素为胃癌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通过不良饮食习惯和方式摄入某些致癌物质 ,其中最受重视的为NOC(N 亚硝基化合物 ,N nitrosocompounds)的前体物 ,如亚硝胺、亚硝酸盐、硝酸盐类等 ,该类物质进入体内可合成有强致癌性的NOC从而引发胃癌。国内的福...  相似文献   
88.
应用灰色模型研究疟疾在中国的流行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灰色模型研究疟疾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 1994~ 2 0 0 1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报告”资料对我国各型疟疾的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 ,并用GM (1,1)模型 ^Yt 1=(Xt-u/a)×e-at u/a预测 2 0 0 3年各型疟疾的发病率趋势。结果 近 8年来我国各型疟疾的发病率均呈渐降的趋势 ,根据GM (1,1)模型的外推预测 ,2 0 0 3年我国疟疾、间日疟、恶性疟与其余未分型疟疾的发病率估计分别为 15 .4/10万、11.5 /10万、2 .8/10万和1.3 2 /10万。结论 我国的疟疾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但作为一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的蚊媒传染病 ,其监测与发病率预报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89.
硫酰氟在口岸卫生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淘汰溴甲烷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硫酰氟作为溴甲烷的替代熏蒸剂,其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尤其它在口岸熏蒸处理中的应用,更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在建筑、卫生、交通运输、食品加工、动物饲养等领域对硫酰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国家质检总局还制定了有关硫酰氟熏蒸制剂使用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为此,从基础研究、量效学研究、新型计量器研发、安全应用技术、现场应急处置、应用前景等方面对硫酰氟的应用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供同仁们应用硫酰氟时借鉴。  相似文献   
90.
硫酰氟熏蒸技术与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酰氟(sulfuryl fluoride)能有效杀灭各种生活期的昆虫和鼠类,在建筑物、交通工具等熏蒸处理中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因其具有不燃烧,不消耗同温层的臭氧,渗透力强,熏蒸用量小,解吸快,对金属类、棉织品、毛类、皮革、塑料、工艺品等商品无腐蚀、无色泽影响的特点,可在有仪器和电子设备的“敏感”区域使用,并不需辅助热源,具有使用方便,熏蒸时间灵活等优点,因此,在有害生物控制业中,越来越受业内人士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