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众所周知的虫媒病毒性疾病--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非洲和美洲.它也是中美、南美和西非传播黄热病的媒介.登革热因报告的病例数逐年上升,尤其是因该病有多种类型--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和其他诸如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等少见类型,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受到登革热威胁的人口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0%.目前,减少该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个人防护和控制埃及伊蚊.  相似文献   
42.
应用趋势面模型分析传染性疾病的地理分布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趋势面模型分析传染性疾病的地理分布趋势。方法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并依据模型方程绘制趋势面层次分析图。结果获得对传染性疾病地理分布进行监测的定量方法。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分析疾病地理分布系统和局部变异情况,并可直观地表示不同地理位置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状况,可作为探讨传染性疾病地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3.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又名亚洲虎蚊,是登革出血热(DHF)的传播媒介,能在许多盛水容器和积水的生境中生长繁殖。在泰国,从海拔450~1800m的森林、农村和郊外的多种生境中发现了白纹伊蚊(Scanlon和Esah,1965;Gould等,1970;Thavara等,1996)。随处可见的孳生地,如树洞、椰子壳、水果皮、水缸、废弃的旧轮胎以及小船上的积水,都能找到白纹伊蚊的幼虫。由于白纹伊蚊的孳生地多种多样,尤其是森林地区,监测幼虫种群非常艰难。就白纹伊蚊或其他伊蚊,尤其是埃及伊蚊(Ae.aegypti)而言,采用诱卯器了解产卯活动情况以监测其密度,是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或采样方法(Service 1992)。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以"食管癌、食管肿瘤、糖尿病、esophageal cancer、esophageal neoplasms、diabetes mellitus"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Ovid,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4月。纳入所有研究糖尿病与食管癌病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食管癌患者)1 553例,对照组(非肿瘤患者)57 767例;两组暴露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39例和2 2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合并效应量OR=1.60,95%CI(1.13,2.26)〕。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均较对照组增高,且女性较男性糖尿病人群的OR值更高〔女性:OR=1.58,95%CI(1.14,2.18);男性:OR=1.41,95%CI(1.07,1.86)〕。结论糖尿病与食管癌存在关联,提示糖尿病可能是食管癌的一个独立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综合分析外来医学媒介生物通过国际航行船舶输入的风险因素。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外来医学媒介生物输入风险因素的4项研究结果进行了定量综合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累计分析媒介阳性船舶、对照船舶分别为1 206和14 555艘,统计处理主要采用Dersimonian和Laird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对4项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船龄、到达季节、来源地属传染病疫区、曾检出媒介生物、货物种类为动植物产品或矿石煤炭等5项因素与船舶携带外来媒介生物的可能性呈正关联(综合OR均大于1),其中,曾检出媒介生物、货物种类为动植物产品与船舶携带外来媒介生物有较高的关联度(综合OR均大于4)。结论经过Meta分析筛选出的5项因素是外来医学媒介生物通过国际航行船舶输入的重要风险因素,检验检疫机关应重点针对这些因素加大对国际航行船舶的检疫监管,防止外来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的病原体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对1例在境外输入褐家鼠中分离的汉坦病毒DX1101株进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方法 剖取鼠肺组织,提取病毒RNA,用简并RT-PCR和巢式RT-PCR分别扩增汉坦病毒L基因和M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测序并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分型与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个基因的扩增片段序列同源性系统发生树分析均显示该病毒株为汉城型汉坦病毒;M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与英国分离株IR461基因距离最为接近.结论 证实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加强入境集装箱的卫生检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硫酰氟熏蒸灭鼠灭蠊效果及剂量与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含量≥99.8%硫酰氟熏蒸灭鼠、灭蠊的效果,研究熏蒸剂量与熏蒸时间的关系。方法硫酰氟以4、8、12、16、20 g/m3浓度熏蒸,观察SD鼠和美洲大蠊毒毙的时间;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拟合分析方法预测熏蒸剂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 SD鼠和美洲大蠊在各组浓度的熏蒸中全部毒毙。其中SD鼠毒毙时间为43~381 min,美洲大蠊毒毙时间为97~387 min;建立熏蒸灭鼠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方程:=1.57-1.16X1-0.37X2+0.05X12+0.22X1X2+0.01X22以及熏蒸灭蠊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方程:=6.92-2.15X1-0.89X2+0.15X12+0.18X1X2+0.02X22。结论硫酰氟以4~20 g/m3的浓度熏蒸有良好的灭鼠、灭蠊作用,熏蒸浓度与熏蒸时间呈负相关,即熏蒸浓度下降,毒毙靶生物所需的时间延长;美洲大蠊对硫酰氟的抗性较SD鼠大。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入境空集装箱携带外来媒介生物及"洋垃圾"的动态监控及分析管理方法。[方法]采用质控图法计算空箱媒介疫情及"洋垃圾"携带率的平均值、移动极差均值、警告限以及控制限,并制作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结果]宁波口岸2006~2007年入境空箱外来媒介生物平均截获率为0.2138%,上警告限和控制限分别为0.4046%和0.4999%,其中2006年3~6月的截获率明显超过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箱携带"洋垃圾"的量在2007年4、5月和7月到达或超过上警戒线水平,但未突破控制限值。提示检验检疫部门对于高疫情截获月份入境的空集装箱需要加强查验力量重点开展检疫,防止疫情疫病通过空箱携带传入国境。[结论]质控图可以快速、简便、动态地对空箱疫情疫病截获情况起到警示作用,有助于检验检疫部门及时、合理地分配力量开展口岸集装箱检疫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49.
裘炯良  郑剑宁  林军  张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94-4496,4499
目的 研究硫酰氟熏蒸除虫的优化条件.方法 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法对试虫(德国小蠊)进行熏蒸处理,观察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分析.结果 响应面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总决定系数R2=0.784 8,模型的一次项、二次项与交叉项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149 3、0.190 2和0.445 3.应用该模型对硫酰氟熏蒸灭蟑的剂量与作用时间值进行预测与分析.结论 基本确定硫酰氟熏蒸灭蟑的最佳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为该熏蒸剂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宁波口岸出境留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出境留学期间的健康风险因素,提出留学生卫生保健建议。方法统计分析2006—2012年期间宁波口岸出境留学生体检人数及其变化趋势、留学目的国及留学生年龄构成比等特点,并对学生出境留学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2006—2012年,宁波口岸出境留学生体检人数以年均超20%的速度快速增长,留学目的国以美、英两国为主,留学生年龄分布以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高中生和初中生日益增多。危害出境留学生卫生健康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变化引起的不适、交通意外事故和暴力事件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疾病复发、感染传染病等。结论在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长和留学生年龄低龄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有必要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关注,专题研究留学生旅行卫生保健需求,检验检疫机构应有针对性的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