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医药卫生   25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1.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可靠的改良手术方法治疗SandersⅡB型跟骨骨折。方法自2006-03—2013-03均采用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结合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B型骨折6例,术后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微创治疗SandersⅡB型跟骨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与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295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82例)和手术治疗组(113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予以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年龄(45.904.7)岁,低于保守治疗组的(62.80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C型骨折42例(31.7%),高于保守治疗组38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腕关节优良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12、24、48周腕关节背伸度、掌屈度、尺倾角、前臂旋前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12、24、48周前臂旋后、桡倾角及握持力大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等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3.
Shy-Drager综合征又称特发性姿位性低血压(SDS)。它包括姿位性低血压、全身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多种症状,为一少见综合征,现结合4例临床报告讨论如下。例1:男,67岁。1982年5月因头昏,走路不稳4年,直立性反复晕厥1年余,尿便失禁半年伴说话不清就诊。查体:神清,颅神经未见异常,言语不清,四肢肌张力高,肌力正常,可见轻微震颤,右巴  相似文献   
84.
经心外膜行窦房结改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心外膜行窦房结改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7只,全麻下开胸,经颈内静脉穿刺送入4F起搏电报至高右房。静脉推注美多心安和阿托品,测固有心率、行窦房结功能检查;采用消融电报沿界沟处由上至下移动放电,以窦性心率下降30%±5%或出现异位性心律为消融终点。在达到消融终点后即刘及2h分别测定窦房结功能。达到消融终点后2h,沿界沟进一步消融,观察在过度消融时可能出现的反应。消融术结束,采用前固定技术留取标本,供病理学研究。结果在达消融终点后即刻有12只动物(70.59%)的心律达到丁靶心律,有5只(29.41%)出现丁房性节律;2h后均恢复丁窦性心律,但有3只(17.65%)动物心率未达到靶心率。进一步消融后,有12只仍为窦性节律,其中6只出现丁房室阻滞,4例出现丁房性节律、1例出现了房室交界性心律。在窦房结改良前后测定的窦房结功能指标(CSNRT、sACT)差异无显著性(P>0.05),窦房结改良前后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D01),而消融终点即捌心率与2h时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学研究未见心房壁穿孔,窦房结改良成功者只有部分窦房结细胞发生了凝固性坏死;而最后表现为异位节律者则见窦房结区域遭到了广泛性破坏。结论经心外膜行窦房结改良,可以有效地控制窦性心律,且对窦房结功能无严重影响;并为经心内膜改良窦房结奠定了实验基础。临床上可用于有症状的窦性心率异常加速或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nappf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IST)。  相似文献   
85.
大麦的超凡力量 膳食纤维含量约为大米的20倍,还含有大量难以通过蔬菜和其他谷物摄取到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而大麦中所含的“β葡聚糖”还能抑制餐后血糖上升、降低胆固醇、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并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86.
食物纤维有多重保健和美容功效,关键是要摄取足够的量,食物纤维分为水溶性食物纤维和非水溶性食物纤维两种,我们为您推荐的富含水溶性食物纤维的日常食材是大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抑制人CD74基因后影响肾癌786-O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lentivirus-CD74转染肾癌786-O细胞后,MTT法观察细胞活力变化,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CD74、CXCR4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抑制CD74蛋白表达水平后肾癌786-O细胞活力降低,侵袭能力降低,同时伴有CXCR4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抑制CD74的表达可以抑制肾癌细胞的侵袭能力,CD74基因可能是通过调控CXCR4蛋白的变化影响细胞侵袭能力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2007年1月~2011年12月5家北京军队干休所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收集5家北京军队干休所诊断为COPD的患者,根据2011年COPD全球倡议修订版规定的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设计的调查表及自制调查表进行统计。结果患者高龄,合并疾病多,发病平均年龄(69.4±6.5)岁,平均COPD病程(10.1±8.3)年,该组COPD患者综合评估:A低风险24例(15.0%),B低风险64例(40.0%),C高风险50例(31.2%),D高风险22例(13.8%)。占比例较高的是联合用药,单药治疗最常见的是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激动剂(ICS/LABA),占29例(18.1%)。在联合用药当中,是以ICS/LABA为基础的联合用药,包括联用茶碱,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药。结论患者对COPD的认知程度有限,治疗比较规范,高风险人群比例较高,以ICS/LABA为主的联合治疗是该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89.
重型颅脑损伤在颅脑损伤中较为严重,主要是强大的外界冲击力对头部进行的致命性伤害,根据临床经验可知,患者在发生该疾病后临床表现为昏迷时间长达6h以上[1-2]。统计显示,其致残率及病死率高达70%[3]。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的方式治疗,随着相关标准的普及,目前该手术的使用已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是却存在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问题[4-5]。如何提高成功率,降低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成为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例,比较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及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对颅内降压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
文题释义: 骨碎补总黄酮:是由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真核生物中,是皮肤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分子信号,调控毛囊的生长发育和毛囊干细胞的迁移分化。β-catenin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是Wnt信号通路激活的一种重要的上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能够进入细胞核内传递Wnt信号,进一步激活靶基因开始转录,启动细胞增殖周期。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究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MC3T3-E1细胞与纳米骨材料共培养,选取100 mg/L和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进行药物干预,以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为阳性对照组。分组如下:①正常组;②DKK1组:Wnt通路抑制剂DKK1      (0.1 mg/L)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③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④DKK1+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⑤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⑥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⑦DKK1+纳米骨+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⑧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在干预24,48 h后收获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Wnt/β-catenin通路中Wnt与LRP结合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LRP5、Gsk-3β、Cyclin D1、RUNX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显示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棕黄色染色较明显,表明Wnt与LRP结合较其他组更好;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β-catenin、LRP5、RUNX2的表达,下调GSK-3β的表达,说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经典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且骨碎补总黄酮诱导的基因活化呈剂量依赖性。 ORCID: 0000-0002-2031-8644(李晋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