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例胃切除毕Ⅱ式手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复发,经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扩张胆管,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后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的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3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后放置内外引流管,1周内再次造影未见胆管残余结石影.结论 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对不宜手术且内镜取石失败的胆管结石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配合中药药熨内服外用以及相关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中药口服配合中药药熨治疗并辅以相关护理。结果:治愈83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结论:中药内服外用配合临床有效护理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3.
摘 要:[目的] 探讨SPRED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PRED1 mRNA在结肠癌细胞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PRED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使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结肠癌细胞内SPRED1表达后,CCK-8试剂盒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SPRED1 mRNA在结肠癌细胞株和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均<0.001),高表达SPRED1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SPRED1患者(HR=2.326,95%CI:1.340~4.062,P<0.05)。干扰SPRED1后,干扰组结肠癌SW480和SW620细胞在36h和48h后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侵袭能力显著下降(SW480:t=42.05,P<0.0001;SW620:t=12.91,P=0.0002),且凋亡水平显著上升(SW480:t=18.46,P<0.05;SW620:t=18.52,P<0.0001)。[结论]SPRED1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促进结肠癌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34.
87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及MPL基因突变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7例MP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骨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的发生情况,结合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阳性与阴性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结果:87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3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8例]中共检出55例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总突变率为63.2%(55/87),其中PV28例,突变率77.8%(28/36);ET17例,突变率51.5%(17/33);PMF10例,突变率55.6%(10/18)。JAK2V617F阳性PV和ET患者WBC及Hb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PMF患者WBC及PLT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MPN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使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无病生存(DFS)期得到延长。正是由于完全缓解(CR)期和DFS期的延长.AML髓外复发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们对我院CR后出现CNS复发的34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AMLCNS复发的高危因素、治疗策略和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初步分析inv(16)/t(16;16)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从而对AML分型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初诊AML伴inv(16)/t(16;16)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结果 13例经RT-PCR方法确诊为CBFβ-MYH11阳性AML患者,临床上多有肝脾肿大、齿龈增生等浸润特征,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升高伴原始细胞明显增多。FAB分型结果为M4或M5型,免疫分型提示原始细胞高表达CD34及CD117等早期抗原,同时髓系抗原CD33、CD13、MPO等高表达并向单核系分化,其中有3例患者CD34、CD14双阳性细胞伴有CD2表达。除2例患者拒绝化疗要求出院以外,所有患者第一疗程化疗后均达完全缓解,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化疗,且化疗疗效好。结论 inv(16)/t(16;16)AML预后好,但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局限性,根据临床特点及免疫分型特征,在RT-PCR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尚需进一步增加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测,有助于排除RTPCR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从而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第2次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蔡晓燕  余自强 《白血病》2000,9(4):231-234
目的:比较人脐血(CB)和外周血(PB)单个核细胞(MCs)的增生活性及其紫外线B照射(UVB)在增生活性上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PHA诱导细胞增生以^3H-TdR结合检测增生活性(cpm);UVB照射后的PHA刺激和MLC抑制作用,以未照射细胞的活性面分数表示。结果:人CBMCs和PBMCs cpm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但单个实验的标准偏差均显示人CBMCs的cpm高于PBMCs,二者对小剂量UV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PD-L2分子的表达与RA疾病活动程度及其血清致炎细胞因子IL-17、TNF-α、IFN-γ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2例RA患者和43例健康成年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PBMCs表达CD14和PD-L2分子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7、TNF-α、IFN-γ的水平;各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 RA患者PBMCs上PD-L2分子的表达率较健康成年人高(P<0.001),且与RA疾病活动度评分28(DSA28)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s=0.825,P<0.01),并与血浆IL-17、TNF-α、IFN-γ水平呈正相关(rs=0.648,P<0.01;rs=0.572,P<0.05;rs=0.697,P<0.01).结论 共刺激分子PD-L2可能介导了RA疾病的发生、发展,其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RA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分子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四川省血友病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转归以及抑制物对血友病A患儿出血特征及疾病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在我院血友病中心登记注册并长期随访抑制物的113例血友病A患儿病例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13例血友病A患儿中,重型31例(27.44%),中间型77例(68.14%),轻型5例(4.42%)。抑制物阳性18例(15.93%),其中重型患儿12例,中间型6例。低滴度抑制物10例,高滴度抑制物8例,抑制物产生后4例高滴度患儿采用免疫耐受诱导治疗,目前中位随访时间7(7~14)个月,抑制物滴度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其余14例出血时选择加大剂量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治疗,抑制物中位随访时间15.5(2-32)个月,10例低滴度转阴。抑制物产生前后患儿关节年出血率、疾病家庭负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抑制物形成与疾病程度、首次暴露原因、累积暴露日相关(r分别为0.369、-0.332、-0.528),与血友病家族史、首次暴露月龄、严重出血事件无相关性(r分别为-0.178、0.007、-0.131)。结论疾病程度、首次暴露原因和累积暴露日与抑制物形成相关,抑制物产生后治疗难度加大,但不会增加关节年出血率及疾病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