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报告8例因痔治疗方法不当造成局部炎性肿块,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36~69岁。有痔病史最长30年,最短2年。7例局部注射过药物,1例单纯用痔疮膏治疗。查体时局部均已形成肿物,其中2例肿物表面尚有糜烂、溃疡。7例经肿物切除,其中4例病理证实由炎性细胞浸润成为增生性炎性反应,未发现癌细胞;1例经对症处理,8例均痊愈出院。作者认为上述痔之所以形成炎性肿块,主要是由于药物注射疗法治疗痔的过程中由于注射方法不当所致。故作者提出,在行痔的注射疗法前,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并向病人交待…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8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2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胰腺囊腺瘤16例,均经手术切除,胰腺癌5例,手术切除4例.肿瘤位于头颈部者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胰颈节段切除+胰空肠吻合2例,开腹探查肿瘤活检1例;位于胰体、尾者16例中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0例,胰体、尾切除+左上腹联合脏器切除3例.术后主要并发症胰瘘2例(9.5%),均治愈.结论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经R0切除的胆囊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及最佳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07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筛选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07例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2.6(0.3~156.3)个月。术后1、2、3年总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8%、60.1%、57.1%。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3~T4分期、N1~N2分期、M1分期、术后感染是影响胆囊癌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肿瘤侵犯肝脏是影响病人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T2b期胆囊癌,行解剖性肝Ⅳb+Ⅴ段切除与行楔形切除相比,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晚期(TNM分期为Ⅲ~Ⅳ期)病人,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人有更长的OS(HR=1.708,95%CI 1.043-2.796,P=0.027)和DFS(HR...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算法和COX列线图在肝细胞癌术后生存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75例肝细胞癌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04例,女71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1~79岁。375例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8∶2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验证集75例,应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模型,筛选性能最优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构建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的COX列线图预测模型;比较最优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和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性能。观察指标:(1)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随访及生存情况。(3)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4)COX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5)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与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评价。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当Tmin≥5,N≥40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1≤Tmin≤5,N≥40时,采用校正χ2检验;当Tmin<1或N<4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2的变量纳入Lasso回归分析,根据λ值筛选影响预后的变量,最后将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微血管侵犯(无、有),肝硬化(无、有)分别为292、8例,105、195例和69、6例,37、38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49,5.239,P<0.05)。(2)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随访及生存情况: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均获得随访。训练集30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1~8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3个月。验证集7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0~8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7个月。375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7%、79.5%。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0%、79.7%和90.7%、81.9%。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05)。(3)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①筛选最优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根据变量对预测肝细胞癌术后3年生存的信息增益度,应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变量综合排名。筛选主要预测因素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手术方式、肿瘤最大直径、围术期输血、肝被膜侵犯、肝脏Ⅳ段侵犯。将预测因素前3、6、9、12、15、18、21、24、27、29个变量依次引入5种机器学习算法。其结果显示:当引入9个变量时,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趋于稳定。当引入变量>12个时,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AUC波动明显,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AUC稳定性可继续改善,而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AUC接近0.990,说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为最优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②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优化和验证:将预测因素29个变量依次引入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中,构建训练集最佳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其结果显示:当引入变量=10个时,网格搜索法示最佳决策树结点个数=4,最佳决策树数目=1000;当引入变量≥10个时,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AUC稳定在0.990左右。其中当引入变量=10个时,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术后3年总体生存AUC为0.992,灵敏度为0.629,特异度为0.996,预测验证集术后3年总体生存AUC为0.723,灵敏度为0.177,特异度为0.948。(4)COX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①训练集患者术后生存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eAg、甲胎蛋白、围术期输血、肿瘤最大直径、肝被膜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958,1.878,2.170,1.188,2.052,0.222,95%可信区间为1.185~3.235,1.147~3.076,1.389~3.393,1.092~1.291,1.240~3.395,0.070~0.703,P<0.05)。将P<0.2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Lasso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性别,HBeAg,甲胎蛋白,手术方式,围术期输血,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位置在肝脏Ⅴ段和肝脏Ⅷ段,肝被膜侵犯,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高分化、中分化、中低分化)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将上述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HBeAg、手术方式、肿瘤最大直径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770,8.799,1.142,95%可信区间为1.049~2.987,1.203~64.342,1.051~1.242,P<0.05)。②COX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将训练集COX多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临床病理因素引入Rstudio软件及其rms软件包,构建训练集COX列线图预测模型。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术后总体生存的C-index为0.723(se=0.028),预测训练集术后3年总体生存AUC为0.760,预测验证集术后3年总体生存AUC为0.795。训练集校准图验证显示COX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术后生存有较好预测效果。COX列线图回归函数=0.62706×HBeAg(正常=0,异常=1)+0.13434×肿瘤最大直径(cm)+2.10758×手术方式(腹腔镜=0,开腹手术=1)+0.54558×围术期输血(无输血=0,输血=1)-1.42133×高分化(非高分化=0,高分化=1)。计算所有患者COX列线图风险评分,应用Xtile软件寻找COX列线图风险评分最佳阈值,风险评分≥2.9分为高危组,风险评分<2.9分为低危组。Kaplan-Meier总体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65,P<0.05)。验证集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5,P<0.05)。进一步采用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HBeAg、手术方式、围术期输血、肿瘤最大直径和肿瘤分化程度因素的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性能优于单一因素的预测性能。(5)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和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评价:通过对2种模型中共同含有的重要变量(肿瘤最大直径)进行分析,并将2种模型通过预测误差曲线进行比较,观察2种模型的预测差异。其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为2.2 cm时,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和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7.17%和74.77%(χ2=0.182,P>0.05);肿瘤最大直径为6.3 cm时,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和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57.51%和61.65%(χ2=0.394,P>0.05);肿瘤最大直径为14.2 cm时,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和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51.03%和27.52%(χ2=12.762,P<0.05)。随着肿瘤最大直径增加,2种模型预测患者生存率差异增大。验证集中,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术后3年总体生存AUC为0.723,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术后3年总体生存AUC为0.7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P<0.05)。采用Bootstrap交叉验证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和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3年生存的整合Brier得分分别为0.139、0.134,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误差低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结论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比较,COX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细胞癌术后3年生存性能更佳,且其变量少,易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5.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2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73~1996年间收治的2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5例行扩大切除。7例病理误诊为其他软组织肿瘤(占32%)。9例术后进行了预防性辅助放疗和(或)化疗。对21例患者随访4个月至9年。6例患者术后复发(占28%),13例出现肺转移(占62%),5例在随访8个月至4年5个月时死亡(占24%),6例患者生存5年以上。全组经KaplanMeire生存率计算其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及66%。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多需病理学诊断,肿瘤局部切除是复发和转移最重要的因素,术后预防性辅助治疗对局部复发和转移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出现肺转移的患者采取多程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尚满意  相似文献   
86.
1865年Trousseau首次发现并提出静脉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相关的并发症,并把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称为Trousseau综合征[1].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住院的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87.
肝细胞肝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为全球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约有50万肝癌新发患者[1],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2],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PLC中8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原发于胃的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胃小间质瘤的临床资料, 统计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结果  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5%)。其中男性10例, 女性21例, 中位年龄58(37~81)岁。腹部不适和腹痛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各10例, 32.3%)。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胃大部切除和胃壁局部切除各11例, 腹腔镜下胃壁局部切除5例, 胃镜下肿瘤剥离4例, 术后无重大并发症。截止到随访终点, 肿瘤复发2例, 肝转移1例; 因肿瘤进展死亡1例, 因其他恶性肿瘤死亡1例。中位总生存时间(OS)预测值为130.4个月,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预测值为120.3个月。   结论  胃小间质瘤总体预后较好;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可根据情况选取微创治疗方式; 肿瘤坏死、出血和胃黏膜受累可能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对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寻找影响该组患者生存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32例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资料, 分析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并以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 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6岁(22~74岁), 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4~5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化疗疗效(PR, SD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14.5个月, P=0.045)和原发灶是否切除(切除, 未切除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5.5个月, P=0.017)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单一的因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  结论  化疗有效、原发病灶可切除的经过选择的晚期胃癌患者, 可以尝试进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40例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分型为AllenⅢ型。男32例,女8例;中位年龄52岁(33~73岁);33例合并乙肝感染,1例合并丙肝感染,1例同时合并乙肝和丙肝感染;肿瘤标志AFP升高者18例,合并CEA升高者5例;33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肝切除;肿瘤中位直径为5.0cm(1.0~15.0cm);28例患者合并肝硬化。完整随访34例,随访率为85.0%。3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1~11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为20.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6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8%、29.4%和20.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FS相关因素为嗜酒史和侵犯肝被膜,总生存时间(OS)相关因素为嗜酒史、肿瘤多发、切缘阳性、侵犯肝被膜以及根治术后行介入治疗。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FS相关因素为嗜酒史和侵犯肝被膜,OS相关因素为嗜酒史、侵犯肝被膜及术后行介入治疗。结论:影响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手术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嗜酒史、肿瘤多发、切缘阳性和侵犯肝被膜,术后辅助导管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