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5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脐旁皮瓣修复术山东省潍坊市89医院(261200)蒋纯志,范启申,管磊,王晓手部皮肤脱套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较难处理,以往多采用腹部袋状皮瓣或其它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我们于1987年开始,采用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脐旁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  相似文献   
52.
双手10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6年11月收治1例10指离断者,经再植全部成功。随访1年,功能及感觉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刘某,男,20岁,山东临沭县农工。1986年11月30日零点15分双手10指被切纸刀完全切断,离体断指冷藏于冰瓶内,于伤后16h空运入院。右手断面:拇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30岁。被卡车在柏油马路上拖曳50余米擦伤右侧颜面部5h入院。查体:右侧颞区、额区、眶下区、腮腺咬肌区、口角及颏部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22cm×12cm,骨面暴露;眼球脱出;右上颌窦前壁缺如,窦腔暴露;创面有大量泥砂等异物。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做面部清创,肥皂乳刷洗伤口及周围皮肤3次,每次3~5min,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再  相似文献   
55.
振动作业工人的腕管综合征1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使用振动大的机械工具会对作业工人手部的血管、神经肌肉造成损害 ,严重者会导致手部振动病。自 1995年以来 ,我们收治了 12例此类手部血管、神经肌肉受到损害的患者 ,通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及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0~ 4 5岁 ,平均 (32± 7)岁。其中木工 2人 ,工作至发病时间 3~ 5年 ;混凝土搅拌工 7人 ,工作至发病时间 2~ 3年 ;装璜业管道打孔工 3人 ,工作至发病时间 2~ 3年。2 临床表现 :根据振动对手部血管神经的影响 ,可将此组病例分为二类。 (1)腕管及腕尺管综…  相似文献   
56.
四肢血管损伤的截肢率以腘部血管损伤最高,早期诊断及早期高质量地重建血循环是治疗腘部血管损伤的关键。作者收治3例腘部血管损伤,曾被误诊误治,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59岁。右膝关节后脱位,当地医院急诊整复,半月后逐渐发生小腿血循环障碍,趾端坏死。于伤后22天,我院手术探查发现整个(月国)动脉内膜水肿增厚,堵塞管腔,小腿肌肉坏死,予以截肢。例2:男,21岁。因右腘窝后侧被机器划伤,清创缝  相似文献   
57.
背景:螺旋CT和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的出现对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术前病理改变,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均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三维CT影像学图像及技术优势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评估及辅助手术计划制定中的作用。设计:回顾性分析,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对象:南京第一医院2002-01/2005-01收治2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术前评估组146例和对照组122例,两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术前评估组:①CT扫描及三维重建:采用TOSHIBA-HiSpeed/I螺旋机,进行横断位螺旋扫描,扫描后进行标准重建,最后在计算机工作站(Radwork5.1)进行三维重建,相关数据可运用图像分析软件(ADW3.1)进行测量分析。②三维CT辅助手术计划的设计:立体多角度地展现颈椎骨性解剖标志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提供手术个体化骨性定位标志。对照组:术前常规CT检查,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椎体、钩突关节和小关节突骨质增生。②观察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类型。③观察椎管前后的骨质增生等改变,通过CT仿真椎管镜观察脊髓受压情况。结果:26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评估组发现椎间盘突出129例、椎体后部缘骨质增生109例、黄韧带肥厚褶起皱61例、后纵韧带钙化27例、小关节突骨质增生31例、椎板增厚29例、椎体滑脱18例;术中所能见到的解剖结构同临床表现与影像发现均相符合;所有患者术中无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移植骨块移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X射线片示全部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钛板或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95.9%。②对照组术后X射线片和CT示24例椎管减压不充分,17例钛板或螺钉位置不满意;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84.4%,低于术前评估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颈椎个性化三维CT检查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作出准确、全面的评估,并能辅助制定手术计划,使术中操作更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PFN)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评估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9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32例,女60例,年龄70~88岁,平均年龄78.5岁。骨折采用Tronzo-Evans分型,其中Ⅲ型46例,Ⅳ型34例,Ⅴ型12例。术前骨密度测量值( DEXA法)为0.46~0.82 g/cm2,平均0.64±0.16 g/cm^2,均达到严重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固定方式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PFN),骨缺损严重者予Wright人工骨粒植入。术后早期床上进行双下肢肌肉锻炼,CPM机辅助治疗。先后给予鲑鱼降钙素、唑来膦酸并补充钙剂、维生素D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根据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2例,良22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91.3%。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连续随访,经X线片证实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5周,3例患者发生旋转螺钉向后轻度退出。结论 PFN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9.
虚拟影像导航系统对提高髋臼假体植入精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收治23例(26髋)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在无影像手术导航下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进行治疗。男14例,女9例;年龄28~55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3髋),股骨头坏死6例(7髋),骨性关节炎14例(16髋)。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机导航组11例13髋,在无影像手术导航下行THA;对照组12例13髋,采用传统THA。设定髋臼最佳植入股骨外展角45°,前倾角为15°。术后测定假体植入的角度。结果术后无骨折、脱位、感染及坐骨神经损伤。计算机导航组的髋臼前倾角为15.4±1.4°,外展角为45.5±1.3°;对照组髋臼前倾角为13.9±7.6°,外展角为43.7±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计算机导航组的角度值比对照组更接近和集中于设定值。23例均获随访10~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计算机导航组为85~100分(平均95分),优11髋,良2髋;对照组为75~100分(平均92分),优9髋,良3髋,中1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下可以精确地植入髋臼假体,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骶尾部褥疮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2~79岁,平均56岁。病程5个月~7年。创面直径为4~12 cm,平均7 cm;周围均伴有1~4 cm潜行腔隙。褥疮按照四度分类法:Ⅲ度8例,Ⅳ度25例。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5 cm~13 cm×9 cm的臀大肌肌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并切去肌皮瓣远端表皮,形成真皮皮瓣填塞于潜行腔隙内。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例出现皮瓣远端水肿,1例负压引流失效,均经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4例复发,1例局部炎症复发;其余26例患者无复发,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皮瓣成活率高、耐磨,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