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01.
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a)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1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p(a)〕与总胆固醇(TC)、血糖(GLU)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共194例,其中心绞痛73例,男性37例,女性36例;急性心肌梗死121例,男性61例,女性60例。测定194例冠心病患者Lp(a)与TC、GLU及LDL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Lp(a)与TC及LDL之间具有正相关(r=0.440,P=0.009;r=0.314,P=0.01);而与GLU呈负相关(根据散点图有负相关趋势,但未达到显著差异(r=-0.044,P=0.321),其中更多急性心肌梗死者Lp(a)升高更明显较正常患者发生例数高,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是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检测指标之一,联合测定其它危险因素指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异体血小板用于巨大主动脉瘤患者手术时血管吻合处及创面止血与修复的效果.方法 2020年8月将1个治疗剂量的异体血小板制备为血小板胶(PG,约220 mL)用于巨大主动脉瘤手术时血管吻合处及胸腔创面的喷洒和涂抹.结果 患者手术时,经PG喷洒和涂抹后血管吻合部及创面约30 s即可见胶状物形成,止血效果良好,术后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0、5.0和10.0 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结果:①加入0.1、0.5、1.0、5.0和10.0 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AP最大上升速率、AP幅度和超射无明显变化(P>0.05);②加入0.1、0.5、1.0、5.0和10.0 μmol/L左旋后,50%的AP时程(APD50)分别为(36.2±8.2)、(33.9±7.7)、(30.2±6.8)、(22.6±5.1)和(15.1±3.4)ms(P<0.05);加入混旋Aml后,APD50分别为(39.2±9.2)、(36.7±7.9)、(33.8±7.2)、(25.4±5.9)和(21.7±5.2)ms(P<0.05);加入右旋Aml后,APD50分别为(45.1±11.3)、(46.2±10.8)、(44.9±7.3)、(44.8±8.2)和(45.7±9.4)ms(P>0.05).结论:加入左旋和混旋Aml后,随着浓度增加,APD逐渐缩短,左旋和混旋Aml可能是通过阻滞L-型钙离子流影响APD;而右旋Aml对APD无影响,右旋Aml可能对L-型钙离子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显性房室旁道对心室除极波终末向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射频消融(RFCA)术证实的显性单房室旁道102例及隐匿性单房室旁道38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元器质性心脏病.将房室旁道分为后间隔(PS)、中间隔(MS)、前间隔(AS)、左后游离壁(LP)、左前游离壁(LA)、右后游离壁(RP)及右前游离壁(RA)房室旁路.结果102例显性房室旁道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全部发生改变,38例隐匿性房室旁道中的4例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发生改变,34例无变化.显性房室旁路与隐匿性房室旁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间的显性旁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向量的变化具有导联特异性.结论显性房室旁道可以改变心室除极终末向量,并且这种变化具有导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5.
不同起搏方式下血液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起搏方式下血液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105例安装心脏永久起搏患者术前、术后1日、1周、1、3、6、9个月BNP水平,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变化。32例DDD(R)起搏者,9个月后分别改为AAI(R)和VVI(R)起搏方式,2个月后再测定BNP水平。结果 术前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BN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生理性较非生理性起搏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AAI(R)起搏后BNP水平较DDD(R)下降,DDD(R)起搏后BNP的水平较VVI(R)下降。结论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行心脏永久起搏患者如同时合并心功能不全,宜首选生理性起搏,如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则以AAI(R)起搏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06.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妊娠4~6周脊柱形成和/或分节障碍、非对称生长所致[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000[2].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10岁以前出现明显畸形或躯干失代偿的CS,因其发病早、进展快而提倡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防止畸形进展、纠正脊柱平衡、保留生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经后路截骨矫形术后颈椎序列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的26例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10例,女16例,年龄14.2±4.6岁(9~20岁),随访时间38.0±6.4个月(24~96个月)。畸形节段位于C6~T5,其中半椎体5例,楔形椎2例,蝴蝶椎3例,半椎体合并蝴蝶椎4例,半椎体合并骨桥7例,阻滞椎5例。融合节段7.7±3.2个(3~13个)。收集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原发及远端代偿弯Cobb角、冠状面T1倾斜角(T1 tilt)、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颈部倾斜(neck tilt,NT)、头部偏斜(head shift,HS)及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测量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颈椎矢状垂直轴(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胸后凸角(cervicothoracic kyphosis,CTK)、矢状面上端椎(upper end vertebrae,UEV)/T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段后凸角(UEV/T1-T12)、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偏距。根据术前颈椎序列将患者分为前凸组(CL-5°)及僵直/后凸组(CL≥-5°),前凸组8例,僵直/后凸组18例。根据术后至末次随访期间颈椎僵直/后凸是否发生进展(△CL5°为进展)将术前僵直/后凸组患者分为后凸进展亚组(7例)与后凸无进展亚组(11例)。比较组间影像学参数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可能影响颈椎曲度变化的影像学参数,评估SRS-22量表评分。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配对及独立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比较组间影像学参数及SRS-22量表评分差异。结果 :26例患者原发弯平均矫正率67.0%,远端代偿弯平均矫正率47.9%,HS、NT、CBD、T1 tilt、CA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颈椎前凸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椎前凸组术前UEV/T1倾斜角及术前UEV/T1-T12较颈椎僵直/后凸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0.2°±0.5°vs 16.4°±4.3°,49.3°±5.2°vs 36.3°±14.3°,均P0.05)。颈椎僵直/后凸组术前4例伴颈椎矢状面失平衡(C2-C7 SVA≥4cm),颈椎后凸进展组与无进展组比较,术前矢状面参数均无明显差异;术后CTK(2.4°±3.9°vs 12.7°±4.3°,P0.05)、UEV/T1-T12(18.7°±3.6°vs37.8°±7.6°,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CTK(5.2°±4.9°vs 11.7°±6.5°,P0.05)、UEV/T1-T12(20.4°±7.5°vs 38.5°±9.4°,P0.05)、LL(-46.4°±7.9°vs-36.4°±5.2°,P0.05)、SVA(-5.3cm±1.2cm vs-2.8cm±2.0cm,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颈椎后凸与术前UEV/T1-T12呈负相关(r=-0.398,P=0.045),术后颈椎后凸与术后CTK呈正相关(r=0.673,P0.001),末次随访颈椎后凸进展与术后-末次随访△LL(r=0.557,P=0.020)及△SVA呈正相关(r=0.496,P=0.034)。SRS-22量表评估术前颈椎僵直/后凸组自我形象及心理健康维度评分低于颈椎前凸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后凸进展组疼痛评分低于颈椎前凸组及颈椎后凸无进展组(P0.05),颈椎前凸组、颈椎后凸无进展组总评分均优于颈椎后凸进展组(P0.05)。结论: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颈椎后凸发生率较高,术前颈椎后凸可能与UEV/T1-T12过小有关。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术后,CTK过小、术后LL增大及SVA后移可导致远期颈椎后凸进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对心肌细胞中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活性、蛋白表达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为健康对照.其余兔行主动脉瓣反流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慢性心衰模型后,分为心衰对照组:术后不给药;早干预组:术后第2天给予辛伐他汀5 mg/(d·kg),连续8周;晚干预组:术后第4周给予辛伐他汀5 mg/(d·kg),连续4周.术后8周观察结束时行左心导管检查,记录左心室舒张末压,处死后称体重、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心脏重量/体重)、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重量/体重).West-ern-blotting分析心肌细胞浆GSK3β、细胞核β-catenin表达.免疫沉淀分析GSK3β活性.结果:术后8周时,心衰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术后8周,早干预组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心衰对照组(P<0.05-0.01);晚干预组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心衰对照组(P<0.05-0.01).术后8周,早干预组及晚干预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均显著低于心衰对照组(P均<0.05).心衰对照组心肌胞浆中GSK3β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而心肌细胞核B-catenin表达显著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干预组及晚干预组GSK3β活性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均<0.01),而心肌细胞核β-catenin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有效抑制心力衰竭兔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其作用与增加GSK3β活性、抑制心肌细胞核β-caten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阵发性Af患者择期行环肺静脉隔离术,根据Af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5例)和未复发组(23例);同期选择窦性心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患者在窦性心律下于术前、术后24h、1个月和3个月时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二尖瓣环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波(S峰)、舒张期波(D峰)、心房血流逆向波(PVa峰),并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①左心房大小: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消融术前LAVmax和LAVmin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在术后24hLAVmin均增加(均P<0.01),LAVmax无明显变化;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时LAVmax、LAVmin均减小至正常(均P<0.05),术后3个月时未再进一步减小,而复发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恢复至术前大小。②左心房功能: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消融术前LAEF和A峰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术后24h左心房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个月时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24h均明显增加(均P<0.01),2组PVa峰、S峰和D峰值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均P<0.05),LAEF和A峰在未复发组增加至正常水平(P<0.05),而在复发组仅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时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均未再有明显变化。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可以逆转阵发性Af造成的左心房大小和功能异常,而且长期对左心房大小和功能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肺叶切除术后乳糜胸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1-2]。乳糜流量少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流量大者需手术治疗。再手术病例多选择原手术切口,给患者在愈合中带来了较大的新的创伤。本例为右上肺结核性肉芽肿,行右上肺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为减少再次手术创伤,本科采用胸腔镜经原闭式引流口实施了胸导管结扎术和胸膜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2014年6月8日因确诊"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