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观察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术后皮质醇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后FICB组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镇痛,镇痛方案为0.2%罗哌卡因300ml,背景流速6ml/h,1.5ml/bolus,锁定时间15min。PCI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方案为舒芬太尼0.05ug/(kg·h)、阿扎司琼10mg加生理盐水100ml,背景流速2ml/h,0.5ml/bolus,锁定时间15min。记录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与各时点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结果FICB组在各时点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P〈0.05),血糖和皮质醇的水平在术后第1日与第2日FICB组均低于PCIA组(P〈O.05)。结论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应激反应比PCIA组轻。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与超声双重引导下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并观察导管放置位置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肱骨干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I组为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及盲法置管行连续术后镇痛;Ⅱ组在神经刺激仪下行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并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上、中干之间置管。In组方法同II组,将导管置在臂丛中、下干之间。观察术后当日、第2日、第3日的镇痛效果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观察有无神经并发症。结果与手术开始前比较,I组患者切皮时的SBP、DBP和HR均有升高(P〈O.05);II、III组患者SBP、DBP和HR无明显变化。与I组比较,其他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态VAS较低(P〈0.05);而动态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术后静态与动态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与超声双重引导下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于肱骨干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导管放置的位置对术后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不同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对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体检健康人40例,采血检测血肌酐,收集24 h尿测尿肌酐,利用7种公式得到的体表面积来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的差异.结果:体表面积计算公式1、公式5、公式6所得到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不存在差异,公式2、公式3所测得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不存在差异;公式7与公式1、公式5、公式6、公式2、公式3所得到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公式1、公式5、公式6与公式2、公式3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内生肌酐清除率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中各指标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临床分型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外周血白细胞、血清生化等指标检测结果,并对其中10例痊愈患者和3例死亡患者在病程早期(0~<10 d)、中期(10~<20 d)和后期(≥20 d)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78例患者中,轻型7例,普通型50例,重型9例,危重型12例。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程早期的淋巴细胞绝对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明显降低,而CK显著升高 (P<0.05),危重型患者的PCT、D-二聚体、AST、ALT以及MYO等指标均显著升高 (P<0.05);10例痊愈患者中,部分患者早期(0~<10 d)IL-6和30%的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病程中期(10~<20 d)部分患者出现LYM降低,NEUT和D-二聚体升高,病程后期(≥20 d)除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IL-6外,其余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CK指标在整个病程过程中无明显变化。3例死亡患者病程早期(0~<10 d)的NEUT、PCT、D-二聚体、IL-6、CK、MYO、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LYM降低,一直到病程晚期(≥20 d)仍远高于正常水平的指标有D-二聚体、PCT、ALT、AST、CK、MYO和IL-6。MYO和IL-6在整个病程中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重,更易出现心肌和肝功能损伤;CK、MYO、IL-6、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病程早期的持续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上判断患者病情程度,提示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5.
背景:建立裸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进一步研究其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目的:建立裸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纯度及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无菌下摘除裸鼠肝脏,剪成 1 mm3大小,Ⅳ型胶原酶在 37 ℃恒温下消化,应用CD146免疫磁珠分选肝窦内皮细胞,在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用von-Willebrand因子免疫细胞化学验证分选细胞的表面蛋白表达,鉴定肝窦内皮细胞的纯度,Hochest 33342 测定凋亡。 结果与结论:分离的肝窦内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活力好,光镜下可以看到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von-Willebrand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肝窦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3周后凋亡。提示Ⅳ型胶原酶消化加CD146免疫磁珠分选肝窦内皮细胞纯度高,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非整联蛋白同源物(DC-SIGNR)外显子4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HCV病毒基因分型及HCV载量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268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HCV病毒载量及HCV病毒基因分型.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 DC-SIGN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不显著.HCV载量携带7等位基因的患者为(4.6722±1.9766)log10拷贝/ml,携带9等位基因的患者为(5.3073±1.6795)log10拷贝/ml,P=0.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基因型的患者HCV载量水平为(4.5974±2.0067)log10拷贝/ml,9/7基因型的患者组为(5.2771±1.8587)log10拷贝/ml,P=0.0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CV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NG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 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但与HCV基因分型不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20~65岁,BMI 18~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30 min,揿针组采取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与内关穴,对照组在相同穴位贴上无菌穴位透明敷贴。两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揿针组需在术后24 h更新揿针一次。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皮内针相关感染、刺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12、12~24、24~48 h揿针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揿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内针相关感染、刺痛、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治疗可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究125 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IL-8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清IL-8和IFN-γ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国产鱼肝油酸钠自制成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39例(5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在DSA引导下,曲张静脉注射自制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观察下肢曲张静脉的闭合情况。结果 52条患肢在DSA引导下均成功注射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5.5mL(3.0~8.0mL)泡沫硬化剂。47条患肢(90%)下肢静脉治疗后即刻可见血流消失。3个月后随访血管超声示:49条患肢(95%)曲张静脉闭塞,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引导下鱼肝油酸钠自制成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观察水泥粉尘致肺纤维化患者及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LN、C-Ⅳ、HA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肺纤维化患者及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LN、C-Ⅳ、H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LN、C-Ⅳ、HA检测对水泥粉尘致肺纤维化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