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研究小剂量0.75%罗哌卡因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并与0.75%布比卡因作对比研究。方法择期高龄下肢手术患者40例,年龄70~9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20例。2组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分次小剂量注入0.75%罗哌卡因10 mg或0.75%布比卡因10 mg,直至出现最高有效麻醉平面,比较2组患者痛觉阻滞程度、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分级法,MBS),且记录麻醉前(T0)、麻醉平面达到有效麻醉平面时(T1)、切皮后2 h(T2)和术毕(T3)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组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比布比卡因组显著延长(P<0.05);最高阻滞平面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而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较布比卡因组显著缩短(P<0.05);罗哌卡因组最大Bromage分级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小剂量0.75%罗哌卡因在连续腰麻中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而且能够达到较为完善的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好,为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4例采用依托咪酯麻醉的颅脑手术患者,分别记录麻醉前(T0)及插管(T1)、切皮(T2)、切开硬脑膜(T3)、缝皮(T4)时的血压、脉搏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依托咪酯麻醉中各时点患者血压、心率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后血压、心率回升,与术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各时点患者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0.05)。未出现围麻醉期顽固性低血压现象。结论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与维持中对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制一种声门型的异形气管导管,并使用该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内插管,比较拔管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改变普通气管导管与声门相接触处的外形,使之成扇形,与声门裂隙结构相吻合,其余结构不变。选择全麻患者501例,男女不限,分为普通组和异型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带管时间,拔管后24 h随访2组患者相关插管并发症,包括咳嗽、咽痛、血丝痰等。结果: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无明显差异,普通组术后咽痛及血丝痰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异型组,且随带管时间延长,咽痛、血丝痰发病率均上升;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黏膜不同程度损伤,但异型组损伤程度较普通组轻。结论:该气管导管对于接受中短时长带管(带管时间约为4 h)的患者,具有减少咽痛及血丝痰等并发症的作用,增加了麻醉舒适度,符合临床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5.
依托咪酯复合雷米芬太尼在小儿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因异物堵塞、气管粘膜水肿及小气道痉挛等常致不同程度的缺氧、呼吸困难,若异物堵塞总气管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施行支气管镜检取出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应用依托咪酯乳剂(福尔利)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全麻,在小儿支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2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纳洛酮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出生后窒息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1]。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将纳洛酮应用于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需剖宫产的足月产妇150  相似文献   
67.
恶心(nausea)是一种可引起呕吐冲动的胃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呕吐(vomiting)是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内强力排出的过程,常伴恶心.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是受体结合机制.呕吐中枢与孤束核被认为是与恶心呕吐发生关系最密切的两个部位.恶心呕吐常伴随头晕、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痉挛性呼吸等迷走神经兴奋性症状.恶心呕吐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它一方面造成患者主观不适,延迟口服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还可引起其他如脱水、误吸、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止吐药物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了围术期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但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及经济原因使得非药物疗法用于治疗PONV引起了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运用高容量低压力囊内压测压表对插管全麻中气管套内压的监测 ,比较经验充气与测压表监测下两组充气量与囊内压的不同。方法 :运用高容量低压力囊内压测压表 ,观察气管插后通过经验充气后的充气量与囊内压 ,以及在压力表的监测下达到最小漏露量时的充气量与囊内压。结果 :经验充气后的充气量男性为 (7.5 8±1.5 3)ml,女性为 (5 .5 4± 1.2 3)ml,囊内压分别为 (5 5 .96± 6 .2 4 )cmH2 O和 (6 8.6 2± 4 .6 5 )cmH2 O。最小漏露量时的充气量男性为 (4.33± 1.71)ml,女性为 (3.18± 1.92 )ml,而囊内压则分别为 (2 2 .2 2± 6 .5 6 )cmH2 O和 (15 .71±4 .6 2 )cmH2 O。最小漏露量时的充气量与囊内压均比经验充气时量小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插管全麻时应常规使用专用高容量低压力表监测下进行气囊充气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9.
姚军  蒋奕红 《微创医学》2004,23(3):264-26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血压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降低剖宫产儿窒息率.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180例,观察麻醉后到胎儿娩出时母体的血压变化,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进行Apgar评分,评判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剖宫产术中母体血压下降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血压平稳组,母体血压下降的时间越长,幅度越大,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剖宫产术中,注意监测母体血压变化,如有下降要及时处理,保证血压平稳,减少剖宫产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我院2002~2003年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施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