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患者女,76岁.头痛5天,右眼肿4天.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尚清,定向力、记忆力均正常.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头颅MR:平扫双侧基底节区及额叶脑白质内见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为高信号,病变边界清楚.右侧脑室后角脉络丛内见小圆形短T1,长T2信号影,约0.6 cm×0.6 cm,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图1A、B).T1和T2抑脂序列病变均示病变信号明显减低(图1C、D).MR诊断:双侧基底节区及额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脑室脉络丛脂肪瘤.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小儿脆骨病手术麻醉的要求。方法:选择收治的小儿脆骨病60例,都给予手术结合全身麻醉治疗。结果:所有小儿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5.63±4.25)min,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小儿麻醉前、诱导时与手术后的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脆骨病临床上少见,多需采用手术治疗,但是要合理进行麻醉选择与管理。  相似文献   
34.
目的:尝试应用阑尾直接从脐孔引出,重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输出道。方法:选取末端回肠和盲肠升结肠各约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剖开所选肠段,对端折叠,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从腹膜后引出至右下腹,其断端与囊袋以黏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本组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5~30个月,新膀胱控尿能力良好,无一例出现造口处溢尿或夜间遗尿。6个月后容量最高达600ml,而压力仅为35cmH2O。新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反流及尿路梗阻发生。结论:阑尾直接从脐孔引出,重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输出道的方法,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行插管方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使用 5F共用型造影导管 (Brachial 4.0cm ,Medtronic公司产品 )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术 17例 ,报告结果如下。方法 :17例病人 ,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0 -79岁 (平均 5 1.8± 10 .1岁 )。术前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12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4例 ,心脏瓣膜病 1例。术前检查Aleen试验均为阳性。局麻下穿刺右侧桡动脉 ,导入细钢丝 ,插入 5F桡动脉鞘 ,动脉鞘内注射硝酸甘油 3 0 0微克 ,肝素 3 0 0 0单位。选用超滑导丝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使用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先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再行右冠状动脉造影 ,以 5F猪尾巴导管行左心室造影。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 ,穿刺点加压包扎 6小时。结果 :17例桡动脉穿刺均成功 ,l例因右上肢陈旧性骨折 ,桡动脉走形变异 ,导丝无法通过 ,改经股动脉途径造影。 1例术中推送导管时出现血管痉挛 ,经动脉鞘管注入硝酸甘油 2 0 0微克后痉挛解除。造影结果 :9例冠状动脉正常。 4例单支血管病变 ,2例双支血管病变 ,1例三支血管病变 ,1例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全部病人术后即下床活动 ,无须卧床休息。无一例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无手部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新途径 ,具有止血容易 ,术后无须卧床休息 ,  相似文献   
36.
横结肠系膜是腹腔内的重要解剖结构,CT、MRI的临床应用,得以直观显示其正常走行、分布及其病变。横结肠系膜自身可发生病变,全身性病变、邻近脏器的病变和远距离转移的病变均可累及横结肠系膜。本文就横结肠病变累及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作一综述。1横结肠系膜正常解剖和CT表现1·1横结肠系膜胚胎发育及组织来源横结肠系膜源于胚胎时原始背侧系膜的遗留[1]。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腹侧系膜内肝细胞索不断生长并产生旋转,影响腹腔内各间隙、系膜和韧带的形成,最终由原始背侧系膜形成了横结肠系膜。1·2横结肠系膜大体解剖存在于腹腔器官之间…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对盆腔正常与异常淋巴结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次治疗的66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经知情同意随机抽取的30名健康人群行WB-DWI、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观测盆腔淋巴结,按解剖部位进行淋巴结计数,测量大小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盆腔淋巴结在WB-DWI图像上未见显示。与T1+T2相比,WB-DWI对短轴横径0.5cm的盆腔淋巴结检出率是0.3%,对短轴横径0.5~1.0cm的淋巴结总的检出率是94.2%。术前WB-DWI检测短轴横径≥0.5cm的转移淋巴结与术后病理检出的吻合率是89.3%。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相比无差异性(P0.05)。WB-DWI发现病变淋巴结的阅片时间小于传统MR图像的阅片时间(P0.01)。结论WB-DWI可以快速发现异常淋巴结,在判断盆腔淋巴结有无受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18例经MRI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应用PVA(500~700μm)与碘佛醇混匀后在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推注将子宫动脉栓塞.阻断异位内膜病灶血供,术后定期复查磁共振观察病灶体积及信号等变化.对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2月.结果 治疗后11例患者痛经完全缓解消失,6例明显缓解,1例变化不明显;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208.5±70.9) cm3,缩小至治疗后的(176.7±57.2)cm3(P<0.01).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程度、缩小子宫体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构建、鉴定自身互补双链DNA的腺相关病毒(scAAV)重组载体,使其分泌表达Exendin-4,检测其转导效率并观察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改建穿梭质粒pSSHG-CMV,插入外源性基因Exendin-4,构建重组scAAV载体,感染HEK293细胞,ELISA检测转染NIH3T3细胞上清Exendin-4滴度,链佐霉素诱导20只6周龄体质量180 ~220 g SD成年雄性大鼠为糖尿病鼠模型,逆向注射重组scAAV于糖尿病大鼠颌下腺,检测其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重组scpSSHG/exn4可有效包装和复制,病毒滴度为2.5×1011 pfu/mL,转染细胞上清分泌Exendin-4浓度可达到4.53 ng/mL,scAAV治疗组血糖浓度在2、4周及8周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9.17±27.89) vs(396.00±34.00),(657.02 ±39.87) vs (315.62±42.56),(215.6±24.7) vs (458.6±19.7) mg/dL],胰岛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6.8 ±24.5)vs(535.9±35.6),(236.5±12.3) vs (495.3 ±18.6),(620.43 ±46.90) vs (381.56±21.78) pg/mL],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双链腺伴病毒scAAV-Ex-4,具有高效转导能力,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控制血糖及增加胰岛素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