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国产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0—2003年皮下埋植术227例与458例绝育手术、254例放置宫内节育器术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国产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的使用效果。结果该方法简便、创伤小,可逆,取出6个月后即可生育;一般妇科炎症与埋植术无相关性;避孕有效率高,其中月经紊乱、不规则是要求终止的一些主要因素。结论强化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加强随访,及时诊治副作用,可以提高皮下埋植避孕剂的临床应用率。  相似文献   
62.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及肝细胞凋亡、溶解硬变肝脏纤维组织、减轻肝损害等功能[1].其活性结构为α链与β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形成的异二聚体.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的差别。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25例(左半肝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11例、肝段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切除术2例)和肝血管瘤剥除术18例。分析得出肝剥除术切肝时间比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时间及切肝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肝功恢复时间短,肿瘤组织残余机会少。结论腹腔镜下肝血管瘤治疗中,根据肿瘤的大小、与大血管的关系、位置不同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安全、有效、微创地治疗比较复杂的肝血管瘤,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4.
牙体存在于唾液污染的口腔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感染,因此,在牙髓治疗中术区隔离安置橡皮障可最有效防止唾液污染术区.笔者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经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1操作方法患者就位,术者准备好治疗盘等牙髓治疗所需器械及药品,戴无菌手套后,取一次性治疗无菌橡胶检查手套一只(广州市加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橡皮检查手套),用无菌小剪刀剪去指套,从手套的拇指处破开手套,使其成为一张约15 cm×16 cm大小的方型无菌橡胶布,根据需要在这块无菌橡胶布的中央或任意地方剪一直径1~2 mm的圆形小孔,术者双手握持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的周边,伸直双手食指,在患者口内用双手食指撑开所剪圆形小孔,将拉薄的小孔周边的橡皮障,从患牙的远中,邻面牙间隙处垂直向下,安放于患牙颈部,然后向近中拉大所剪小孔,从近中邻面牙间隙处垂直向下,使所剪小孔整个孔缘周边橡皮布就位于患牙颈部,然后用橡皮障夹钳将橡皮障夹固定到牙颈部,注意不要损伤牙龈,最后展开自制一次性橡皮障最大范围的暴露患牙,展开的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的边缘完全覆盖患者的口腔;注意不要盖住鼻孔,然后用胶布将方型的自制一次性橡皮障的上方两个角固定于患者的面部皮肤,清洁牙面,牙髓治疗即可开始.治疗完毕,先用橡皮障夹钳取下橡皮障夹,再将橡皮布一并取出即可.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抗HCV是HCV感染的主要标志物,应注意快速检测法检测抗HCV所存在的不足。方法:快速检测法和酶联免疫法。结果:快速检测法阳性率比酶联免疫法高。结论:快速检测法只适用于急诊过筛检测,对筛出的阳性结果要选择一种可靠的方法做复检。  相似文献   
67.
T管窦道形成时间的临床研究与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但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甚至需作二次手术。为了预防这种并发症,我们对30例置T管的病人,在T管旁又另置一小管,定期经小管作窦道造影,以明确窦道是否完整形成,合理选择拔管时机,有效地减少了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经验教训,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创伤性膈疝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1例,术中明确诊断6例,经胸手术18例,经腹手术6例,经胸腹联合口3例,治愈25例。死亡2例。结论;创伤性膈疝易误诊漏诊,对该病应高度警惕,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我们自1996年2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创伤性膈疝病人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三项检查积分法(triple test score,TTS)是采用体格检查、钼靶摄片及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三种方法,对乳房肿块分别积分并将积分累计判断肿块性质的方法。据报道其对三者均为良性或恶性者正确率高达100%^[1],但临床上常有三项检查积分不一致者。为此,笔者分析了本院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三项临床资料均完整的220例乳房肿块手术患者,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评价TTS在乳房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组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上腹部恶性肿瘤侵犯胰腺及胰周组织患者,采用原发癌肿根治性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于多脏器衰竭。胆囊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胃窦癌侵犯胰头部粘连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胃癌复发侵犯胰头部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结肠肝曲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者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肝门部胆管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结论对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者及时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可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