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 探究体力活动对2型糖尿病遗传效应的修饰作用。方法 利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在11省/市募集的12 107对≥ 30岁同性别双生子,拟合单变量交互作用模型计算体力活动对2型糖尿病遗传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0.56(0.31~0.84)。体力活动达标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遗传效应。体力活动达标双生子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0.46(0.06~0.88),低于相同模型中体力活动未达标双生子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0.68(0.36~0.94)]。结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中度遗传疾病,体力活动可修饰2型糖尿病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BMI的分布特征,探索BMI在双生子人群中的特殊分布规律,为超重及肥胖高危因素分析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线索和基础资料。方法 选自CNTR中2010-2018年完成问卷调查的双生子对,纳入≥ 18岁具有完整双生子对登记信息,且身高、体重等关键变量无缺失或异常者进行分析,共计32 725对成年双生子。描述CNTR项目成年双生子BMI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及双生子对内成员BMI差异的分布现况。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34.6±12.4)岁,同性别双生子对79.7%。研究对象平均BMI为22.5 kg/m2,超重率为23.7%,肥胖率为4.9%。男性、50~59岁组、北方地区、低文化程度者、在婚者的双生子超重率和肥胖率相对更高(P<0.001)。同卵和异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先出生的双生子超重和肥胖率略高于后出生者(P<0.05)。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对内BMI差异与年龄呈正相关(趋势性检验P<0.001),异卵差异高于同卵,且卵型间差异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BMI一致率存在卵型差异(P<0.05),同卵高于异卵。结论 本研究的双生子人群BMI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BMI为可遗传的性状,且遗传作用可能随年龄而变化。  相似文献   
83.
李航  董忠  余晓辉 《健康》2014,(10):12-13
<正>膳食、营养与慢性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引起慢性疾病的原因很多,不良的膳食习惯和营养的不均衡,是促成各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以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易产生营养过剩,造成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增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易造成居民营养缺  相似文献   
84.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5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61.82%,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24例,下段6例;CT检查诊断符合率81.82%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27例,下段癌11例。30例癌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全部手术治疗;肿块向管腔外生长15例,8例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提示肿瘤外侵,但未侵及邻近结构,行手术治疗,7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行放疗。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可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二者结合可为食管癌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了解北京市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干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对北京市7604名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每月随访-次,由社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管理方案,分析干预后血压平均水平、高血压控制率、脑卒中发病率.结果 干预前高血压患病率为64.1%.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9、1.5 mm Hg,血压下降明显(t值分别为-20.987、-15.494,P值均为0.000);前四次随访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收缩压下降幅度表现为高年龄组下降幅度大(F=14.287,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885,P=0.004),郊区人群高于城区(t=5.314,P=0.0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6.943,P=0.000);舒张压下降幅度表现为低年龄组人群下降幅度大(F=22.864,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259,P=0.02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2.428,P=0.015).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率由67.7%上升到87.9%,明显升高(χ2=324.595,P=0.000).脑卒中发病率为2.7‰,郊区人群明显高于城区(χ2=5.293,P=0.021).结论 社区干预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平均水平,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进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以早期血压干预效果好,其中男性血压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86.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镜,行前列腺条状剜除术50例。结果本组50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80d,获得前列腺组织25~60g,平均50g,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1~5d,平均3d,无术中术后输血病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BPH。术后IPSS症状评分平均减少24分,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减少4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上升8ml/s,残余尿量平均减少120ml。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切除前列腺组织更彻底,出血少,安全性高。留置导尿管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舍尼亭联合山茛菪碱治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VP)术后膀胱痉挛的价值。方法将80例因前列腺增生行PKVP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除常规抗感染、止血、补液治疗外,给予舍尼亭联合山茛菪碱治疗;对照组只常规予抗感染、止血、补液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膀胱痉挛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膀胱痉挛出现的时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膀胱痉挛的持续时间和次数上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尼亭联合山茛菪碱治疗PKVP术后膀胱痉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8.
大蒜,属百合科葱类(拉丁文:Alliam:英文:Carlic)植物。对于大蒜的作用,通常作为调味品,具有健胃助消化之功能。在我国和世界各地作为民间用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国际上对大蒜的研究十分活跃。大蒜含有氨基酸、肽类、蛋白质、酶类、糖类、甙类、维生素、脂肪、无机盐及含硫化合物等各种成分。  相似文献   
89.
资料与方法 我们对1996年9~12月接受血液透析三个月以上尿毒症患者75例,进行了血清抗-HGV和HGV RNA的检测。男52例,女23例。年龄24~65岁。抗-HGV采用ELISA法、HGV RNA采用RT-PCR检测。试剂分别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医科大学肝炎试剂研究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可移植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为了解MBT 2细胞的生长特性 ,采用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MTT法对细胞在不同培养介质中的生长率进行测定。为测定肿瘤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 ,将不同剂量的肿瘤细胞注射到C3H同基因鼠右后侧腹皮下 ,每周两次用测量器测定肿瘤的两径。结果 MBT 2肿瘤细胞多数呈梭形 ,单层贴壁生长。核 质比例约为 1∶2。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接种后生长缓慢 ,第 3天生长速度开始加快 ,第 7天达到高峰。在不同的培养介质中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在测定肿瘤的形成能力时我们发现 ,接种了 1× 10 6 肿瘤细胞的小鼠最快形成肿瘤。在接种后第 2 3天 ,小鼠的死亡率高达 90 % ,而此时 ,皮下肿瘤体积尚小。这可能是因为肿瘤转移所致。接种了 1× 10 4 肿瘤细胞的小鼠 ,皮下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在接种 2周内无肿瘤形成。而接种了 1× 10 5肿瘤细胞的小鼠 ,在接种后第 3周 ,肿瘤的发生率可达 80 % ,而且无死亡发生。结论 不同的培养介质对MBT 2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皮下注射建立可移植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时 ,接种剂量为 1× 10 5细胞 只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