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评价那格列奈联合门冬胰岛素30(N30)治疗胰岛素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T2DM患者均分为单用N30治疗(N组)和加用那格列奈治疗(NN组).NN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于中餐前加服那格列奈120 mg,疗程1个月.结果 与N组相比,NN组中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更理想,且低血糖反应少.结论 对接受N30治疗而中餐后血糖仍不达标的T2DM患者,那格列奈是个良好的备选降糖药.  相似文献   
52.
防反流自膨式带膜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采用自膨式金属带膜支架治疗 8例贲门失弛缓症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2 4~ 4 8岁 ,平均 32 6岁。病程 4~ 13年。均表现有吞咽困难和不同程度的消瘦 ,其中 6例为间隙性发作 ,常因进刺激性食物或生气时诱发 ,症状明显时饮水均呕吐。均经过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确诊。胃镜下见食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延长 ,内有少许残留食物。 5例食管粘膜充血水肿 ,贲门呈收缩状 ,胃镜通过稍有阻力 ,贲门环粘膜周围光滑。本组 8例患者均经过 3~ 5次扩张 ,持续…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疏血通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患者53例,血糖、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排除各类肾炎或尿路阻塞病史者,无明显心脑血管、肝肾等疾患。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组给与缬沙坦80mg/d口服(n=27),联合组给与缬沙坦80mg/d口服及疏血通6mL/d静滴(n=26);疗程15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血Scr、BUN、血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两组血、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血脂、血流变学在治疗后明显下降;联合组与缬沙坦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Scr、BUN在治疗后也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用疏血通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尿白蛋白,防止其进展。  相似文献   
54.
心腔内粘液瘤——国内五十年文献408例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腔内粘液瘤(cardiac myxomas,CM)是心脏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我国自1936年卞、秦二氏首先报道1例左房粘液瘤(LAM)以来,至1985年五十年间国内发表的文献中删去确知的重复报道者共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A波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3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A波出现情况。结果:83例DM患者中共有53例检出周围神经损害,占63.86%;F波合计异常52例,占62.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组A波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波异常的DM组和对照组A波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A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正中神经(P〈0.05)。结论:临床上当患者出现A波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脱髓鞘性神经病变,A波对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4-1BB在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在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4-1BB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5例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协同刺激分子4-1BB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活动期慢性肾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失衡,表现为CD4减少,CD8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缓解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得到明显纠正。活动期慢性肾炎患者共刺激分子4-1B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1BB表达量为30.57±8.12,比正常人0.74±0.28,P<0.001),缓解期患者4-1BB显著降低,而且4-1BB异常表达与CD4+T细胞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慢性肾炎中,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分子4-1BB的异常表达可能为慢性肾炎发生和病变进展的免疫因素之一,为深入探讨慢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7.
58.
患者,男,17岁。进行性黄疸5个月,诊断为“胆总管癌”后转我院治疗。体检:T36.1℃,P26次/分,R20次/分,Bp12/8kPa,皮肤巩膜黄染。肝脏剑下4cm,肋下1cm。肝功能:II200u,VDB / 、T7.0、TTT4u,TFT(-),ZnTT6、SGPT59u,AKP87u,(金氏)。B超所见,总胆管内有占位性病变。总胆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胆囊萎缩。手术所见,胆囊萎缩变小,肝总管呈极度扩张似小肠囊性膨大,直径约5cm。纵形切开肝总管探查,见有葡萄状晶体随胆汁溢出,吸尽后显露出一巨大乳头状瘤,有一长蒂,呈游离状,其基底部生长在(?)总管右前侧壁。从蒂根部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证实,为肝总管内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59.
<正> 患者,男性,60岁,1991年5月因发热拍胸片发现右肺上叶片状阴影,拟诊为肺结核于结核科正规抗痨1疗程。复查胸片阴影无变化。1996年6月因发热再次胸片:右肺上叶片状阴影,与5年前胸片相比阴影略有增大,密度增高明显。外院在X线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病理报告: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同时年6月11日入院。既往无肺结核病史。体格检查: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2×10~9/L,分类正常;红细胞4.0×10~(12)/L,出凝血时间正常,肝肾功能正常,CEA<14.78ng/ml。胸部CT诊断:右上肺癌。本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粘膜、开口均未见异常。于1996年6月18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肺上叶前段可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