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5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士的职责从单纯地、被动地执行医嘱和疾病护理 ,逐步转向从整体人的健康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健康需求 ,使其最大限度地与环境达到平衡和适应。在技术护理过程中 ,护士怎样才能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 ,娴熟的技术 ,良好的心理引导 ,为患者解除病痛 ,这需要护患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完成。1 护士角色的作用注射治疗室是门诊患者集中注射的地方 ,注射治疗是从心理到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高尚的道德和真挚的同情心 ,学会正确运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病变的CT能谱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行肾上腺CT扫描的患者23例(共24个肾上腺结节),对全部结节的平扫双能CT成像的能谱曲线、单能量的密度测量、水-钙和水-碘基物质定量测量和有效原子序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及临床诊断,24例结节中共有良性病变17例、交界性肿瘤4例、恶性病变3例。良性病变的能谱曲线有上升型(3例)、勺子型(4例)和下降型三种;而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均只有下降型一种(7例)。在不同单能量(40~140keV)图像上,良性结节的密度值最小[(35.5±37.3)~(11.9±13.3)HU],交界性肿瘤最高[(111.4±118.9)~(29.1±11.4)HU],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钙和水碘基物质测量显示恶性病变的含水量最高分别为(1024.7±8.9)和(1029.9±7.3)mg.ml-1,良性病变量低[分别为(1008.8±10.7)和(1010.3±12.0)mg.ml-1]。而有效原子序数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在双能CT成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应用双能CT成像的多种参数对鉴别良性结节与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具有很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63.
随着对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修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日益重视将软骨和软骨下骨作为一个整体(即骨软骨单位)来指导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案,而不是把焦点只放在关节表面的软骨上.如果忽略了修复支撑软骨再生的软骨下骨,那么修复方案可能失败[1].软骨下骨不仅支撑着软骨再生与整合,而且在负重关节中提供了有利的力学环境,提升了软骨组织的再生性能[2].近年来,新兴的双层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这一理念正是立足于恢复骨软骨单位的生理学特性,顺应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不同生物或功能属性,同时又满足软骨和软骨下骨一体化的要求,以期达到新生组织更接近正常关节表面并保持其力学属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 deproteinised cancellous 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 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 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 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 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 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 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医用胶+明胶海绵+医用胶)在加强硬脊膜后方裂口缝合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椎管内硬脊膜下肿瘤患者资料,根据修复硬脊膜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修复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4~69 岁,平均(45.2±7.2)岁;“三明治”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7 岁,平均(44.2±6.4)岁。患者在切除椎管内硬脊膜下的肿瘤后,常规修复组采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三明治”组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加用医用胶喷涂缝合口及周缘硬脊膜,而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最后再次在明胶海绵表面及周缘喷涂医用胶。结果 与常规修复组比较,“三明治”组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第3天引流量均明显下降。常规修复组在引流管拔除后7~10 d仍有3例出现切口积液,经穿刺抽液、沙袋加压、俯卧体位等治疗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3个月,平均26.5个月。常规组3个月后有5例伤口发生深部积液;“三明治”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应用“三明治”法修复硬脊膜背部损伤裂口可明显提高缝合修复效果,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笔者对14例晚期归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一侧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药物或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疗效,近期有效率92.85%,无一例并发症。本文介绍了动脉插管和造影的技术,灌注的药物和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血供特点、动脉灌注化疗的理论根据进行了讨论。认为本法操作方便,病人的创伤小,并发症少,结合手术或放疗等措施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67.
生儿育女是夫妻双方的事。因此,妻子怀孕后.作为丈夫.不能袖手旁观,应尽到其责任和义务。为使妻子安度漫长的十月怀胎,丈夫应做好以下几点:1克制夫妻蜂蕊情性爱,是夫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夫妻双方的生理需求和性心理需求,而且又有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生理效应。然而,当妻子怀孕时,性爱其弊往往大于利。这是因为:妊娠早期,胚胎刚刚形成,而胎盘尚未完全形成,且固定于子宫的孕激素分泌量亦不充足,因此,此时性交.由于性交压力和阴茎刺激,容易造成胎盘剥离而导致流产;中晚期妊娠,随着舱儿的发育,孕妇腹部逐…  相似文献   
68.
脊柱内固定器治疗爆裂骨折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器Steffee钢板,前路Kanecla器械,后路节段性钢丝固定哈氏撑开棒3种手术在植骨状态下,治疗脊柱爆裂骨折提供的生物撂学稳定能力。方法 利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对13例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计算平均顺应系数。  相似文献   
69.
70.
孕妇,从身体的营养需要来看,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此时不仅是自身的需要,而且腹中的胎儿所需的营养全部来自于母体,这种需要随着胎儿生长发育而日益增加。虽然,凡是母体所需要的,也是胎儿所必需的,如果孕妇缺乏微量元素锌会给胎儿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