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范龙  施景芳  袁美芳  郁峰 《海南医学》2008,19(7):100-101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而越来越受到青睐。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5月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为40例小儿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中药苦丁茶主要品种大叶冬青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和反相ODS柱色谱分离大叶冬青叶的水提物,通过光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大叶冬青的水提液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Ⅰ)、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Ⅱ)、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Ⅳ)、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Ⅴ)、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Ⅵ)、γ-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Ⅷ)、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 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Ⅹ)及δ-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Ⅶ及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心动过缓并发室性早搏老年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的整体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并收治的心动过缓并发室性早搏老年患者37人,在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1周后为其采用胺碘酮口服疗法,剂量逐周递减至最后长期行维持量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其心电图结果,观察整体疗效、心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7名患者合计22人显效,10人有效,5人无效,总有效率为86.49%。治疗后其心率显著降低(P<0.05),QT间期显著延长(P<0.05)。3人发生症状性心动过缓,厌食2人、恶心1人,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结论心动过缓并发室性早搏老年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在有效地保障临床疗效的同时,亦拥有着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血浆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设为A组,随机又分成两组。A1组(n=15)T3-5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注入1.0%N多卡因5ml,测阻滞平面为T1-6,接PCA泵持续治疗一周(PCEA治疗采用LCP模式);A2组(n=15)N用PCEA治疗,采用硝酸酯类药治疗。另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设为B组)。结果:A组病人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明显高于B组。A1组PCEA治疗后明显下降,一周后基本恢复至正常值;A2组下降幅度不明显。结论:PCEA能有效抑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改善老年人的心肌缺血,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35.
穴位注射解除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穴位注射小剂量镇痛和/或镇痛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始自50年代末,一度盛行于60年代初。但因其机制很难用现代医学的理论作出解释和各家对其效果评价不一等原因而逐渐销声。本文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对其机制用中医的理论作了初步讨论,但远未阐明,所以还望有条件的单位的有志于探索经络穴位与麻醉的关系的同行们作进一步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6.
剖宫产应用布比卡因腰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以布比卡因腰麻试用于剖宫产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173例,年龄20~41岁,妊高征18例,胎儿宫内窘迫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90例,即布比卡因腰麻;对照组83例,连续硬膜外阻滞。术前均未用药。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HL)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治PHL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PHL患者,均经病理穿刺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CT、MRI诊断PHL的准确率,对PHL影像图中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结果经CT共检出27例PHL,其中2例误诊为脂肪肝、1例误诊为肝内转移瘤,诊断准确性为90.00%,于CT平扫影像图中可见PHL病灶呈低密度阴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呈肝段分布,而在CT增强扫描中可见病灶出现轻度强化,病灶内部有血管穿过,血管无明显包绕、狭窄等受累情况。经MRI共检出29例PHL,有1例误诊为肝内转移瘤,诊断准确性为96.67%;在MRI图像中,T1WI序列扫描可见病变呈低信号,T2WI序列扫描可见病变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明显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MRI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而门脉期病灶出现轻中度强化。病理穿刺检查结果显示,30例PHL中,有2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其免疫组化结果为:CD3(散+)、CD10(-)、CD20(+)、CD43(散+)、CD79a(+)、CK(-)、Ki67(50%+)。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采用CT、MRI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诊断时可根据CT、MRI表现,并结合免疫组化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术后镇痛已成为外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阿片类镇痛药物并发的尿潴留,却一直为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措施。我院自2004年1月以来对腹部手术后行吗啡术后镇痛的患者,采用中极穴位注射封闭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能有效地防治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尿潴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张健  成勤  范龙 《吉林医学》2011,(36):7717-7718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Ⅰ~Ⅱ级60例需要门诊肠镜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可唤醒时间、不良反应及丙泊酚用量,记录插镜、可唤醒及留观时间,注药前、进镜至回盲部及检查完毕时的Bp、HR、SpO2、RR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随访患者满意度,作麻醉效果分级评价。结果:与P组比较,D组丙泊酚用量、术中肢动及呼吸暂停例数、苏醒时间、麻醉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好,安全性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无痛肠镜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