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7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医药卫生   267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1篇
  1963年   1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20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均为择期手术,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且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有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利用原发性高血压家系资料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药物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000年我们在安徽的某两地区进行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查和服用苯那普利后血压的随访研究,共调查了600合格户,随访服药的人数达800人.结果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34T位置)有3种多态性,即TT、TC、CC性,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28.2%,T为71.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前不同基因型血压值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根据临床实际降压有效与无效分类,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 吸烟和饮酒等调整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Ⅱ、Ⅲ期高血压CC纯合突变型患者在急性期和慢性期调整后降压效果高于其它两种基因型,在Ⅰ期高血压患者未见这种趋势.结论 CC纯合突变型Ⅱ、Ⅲ级高血压患者对苯那普利药物的有效降压作用较其它两种基因型明显,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苯那普利药物的疗效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5.
肿瘤释放蛋白(Tumor liberated protein,TIJP)是于1983年由Tarro等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鉴定的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于1999年正式命名。目前认为,TLP有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记物,现将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6.
87.
疑诊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51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 1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术。结果  5 0 3例获得成功 ,7例失败 ,其中 3例为穿刺失败 ,1例为桡动脉走行畸形 ,2例是由于无名动脉过于迂曲致导管操作极度困难而失败 ,1例为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只有 1例于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结论 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病人术后无须长时间卧床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操作成功率高 ,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观察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乳剂(TPF-D)和肠内营养混悬液(TPF)]用于早期肠内营养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选入2020年6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排标准,最终7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鼻饲TPF-D)和对照组(36例,鼻饲TPF)。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记录患者第1、3、7天每4小时一次血糖数据,并计算平均血糖值(GLUAV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GLUMAGE);计算治疗后3、7 d胰岛素应用总量;监测患者第1、7天相关营养指标变化,如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记录胃肠道并发症(如反流、呕吐、腹泻、腹胀等)、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1)2组性别比例、年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第1、3、7天GLUAVE及第1、3天GLUMA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天GLUMAG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08)mmol/L vs(1.56±0.10)mmol/L,t=6.22,P=0.02]。(3)观察组治疗3、7 d胰岛素应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40±39.80)U vs(102.70±49.60)U,t=0.17,P=0.02;(110.50±43.30)U vs(202.80±56.40)U,t=2.52,P=0.01]。(4)2组第1、7天TP、PA、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组胃肠道并发症、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营养中,TPF-D较TPF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变异性,控制血糖波动幅度,并减少临床中胰岛素用量,但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肘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半限制型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4例。男3例,女10例;50岁1例,大于60岁12例。肱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型3例、C3型6例。其中8例一期行全肘关节置换,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Ⅰ型)二期行全肘关节置换。4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平均病程7.8年,Mayo分期Ⅲ期1例、Ⅳ期2例、Ⅴ期1例。全部采用铰链式-半限制型假体,以骨水泥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50~550 ml,平均400 ml;住院时间16~55 d,平均30.2 d。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82个月,平均 39.5个月。12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急性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为阴沟杆菌,经二期手术清理、置管冲洗引流4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该例术中截骨时发生肱骨外髁骨折,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4个月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7例骨水泥界面出现透光区。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4.6%(11/13)。结论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和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遵循手术操作技巧,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