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采集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和健康人粪便DNA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肠道菌群16S rDNA V4-V5可变区测序,对比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结果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自发性腹膜炎组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为主,健康组以拟杆菌门为主。且前者肠道菌群丰富度较后者降低。结论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丰富度与健康人不同,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和有益菌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从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方法 对2005-2008年收集的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L1、L2型耐药基因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 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以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高达到42.16%,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9.41%、氯霉素27.45%、头孢他啶22.5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1.76%.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1基因阳性率76.47%,L2基因阳性率67.65%;其中L1和L2型基因共同阳性率56.86%;头孢他啶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均检测到L1和L2型基因.102株qnrX、qnrY和qnrZ的阳性率都是100%.结论 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L1和L2酶检出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基因qnr阳性率达到100%,染色体上Qnr酶单独存在并不会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7年至2010年安徽省临床分离志贺菌耐药性和1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qacE△1-sul1基因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分布。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对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扩增intⅠ1和qacE△1-sul1基因,对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137株志贺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80.0%以上,且多重耐药率达94.2%,但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在33.0%以下。intⅠ1的检出率为89.1%(122/137),检出dfrA17-aadA5和aar-3-aacA4两种基因盒,首次在志贺菌中检测到aar-3-aacA4基因,GenBank登录号JF271916。结论安徽省临床分离志贺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仍可选用氟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作为本地区细菌性痢疾的经验性治疗。1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的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24)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方法对新发现的qnrB24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转移接合实验,了解qnrB24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碱裂解法提取接合子质粒,Southern blot明确质粒大小。采用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基因5′端以及3′端未知侧翼碱基序列。结果这个突变基因命名为qnrB24(Genbank登录号HM1925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携带qnrB24基因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125μg/mL,左氧氟沙星MIC值为0.190μg/mL。接合子对常见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大肠杆菌J53受体菌下降约8~11倍,接合子耐药水平低于临床分离菌株。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位于约60.0Kb质粒上。热不对称交错PCR结果显示,qnrB24基因5′端为假定的转座酶。结论 qnrB24通过质粒介导引起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容易发展成高水平耐药,因此需要监测其在细菌中的流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1年收集的108株SMA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ISI)2012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数据资料分析运用WHONET5.4软件。结果108株SMA的感染最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样本主要来源于痰及咽拭子,占83.33%;其临床主要分布于呼吸科(20.37%)和重症监护室(15.74%);感染病例以男性居多;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占65.74%。药敏结果显示,108株SMA对于常用药物如米诺环素的敏感性为80.55%,左氧氟沙星为69.44%、氯霉素为61.11%,头孢哌酮/舒巴坦为52.78%,甲氧苄啶,磺胺甲曙唑为51.85%,而对其他药物均表现为严重耐药性。结论SMA已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现象,呼吸科和重症监护室尤应重视SMA的感染监控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安徽省志贺菌属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平皿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2011年9月安徽省32所医院收集的122株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血清群;按照201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判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结果 122株志贺菌属中福氏志贺菌118株、宋内志贺菌4株;122株志贺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和拉氧头孢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其他头孢类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达100.00%;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耐药性最高,而氟喹诺酮类的3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28.69%、左氧氟沙星17.21%及加替沙星13.11%.结论 安徽省32所医院收集的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尤其是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耐药率高,应加强耐药性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临床分离志贺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志贺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种类、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PCR法检测137株志贺菌的qnr、aac(6′)- Ib-cr和qepA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对阳性菌株做接合试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志贺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喹诺酮类及其他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  相似文献   
1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感染率在不断增加.其不仅对多种抗生素存在天然耐药性,也可同过耐药基因水平转移获得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本文综述了该菌对临床常见药物尤其是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的体外药敏情况,并阐述耐药基因对抗菌药物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104株黏质沙雷菌中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用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依据CLSI 2010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结果 104株黏质沙雷菌在呼吸道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59.6%;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病科等;头孢西丁纸片筛选法阳性率为39.4%,经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的有8株,阳性率为7.7%。产AmpC酶菌株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及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结论产AmpC酶黏质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产酶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氟喹喏酮类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