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背景:用骨膜修复骨缺损,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其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大量应用。因此,应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人工骨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的:将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幼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分化及鉴定。将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观察细胞在生物材料上附着、生长、增殖及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上黏附、增殖速度加快,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骨膜厚度随复合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类似生物骨膜。说明将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可以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工程骨膜。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颅内各种疾病的疗效。方法:用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226例颅内各种疾病。结果:134例随访1个月?3年,病变消失38例(28.4%),缩小45例(33.6%),无变化35例(26.1%),增大11例(11.9%)。结论:该技术对颅内各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特别对脑转移瘤治疗效果最为满意。  相似文献   
44.
经前颅底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报道采用经前颅底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7年6月-2000年12月采用该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部位肿瘤20例,其中肿瘤位于筛板5例,鼻筛窦4例,筛蝶窦7例,蝶斜坡区4例。术后10例行放射治疗。结果:本组20例中,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例死亡,6例有脑神经麻醉。结论:该手术入路能充分暴露病变,术野开阔,切除肿瘤较安全,对脑组织损伤小。  相似文献   
45.
探讨高渗盐复合液对冷冻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发现其与20%甘露醇类似,可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含水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应用微透析技术在慢性STN—DBS对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经成功安装脑深部刺激电极的偏侧PD猕猴模型2只,分别在打开脉冲发生器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开机前后的尾状核和壳核细胞外液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 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的DA在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相应地分别较各自开机前的DA含量增高了39%、91%、111%、114%和31%、91%、106%、102%(P〈0.05)。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HVA/DA在开机后8h分别较各自开机前增高了186%和91%(P〈0.05),而开机后1周、1个月、2个月HVA/DA较开机前无明显变化(P〉0.05)。电极侧的多巴胺周转率在开机后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非电极侧(P〈0.01)。结论 STN—DBS可有效的改善猴偏侧PD模型的症状,应用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发现在给予有效电刺激后可增加刺激侧纹状体细胞外液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为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脑转移瘤X—刀治疗:附5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7月~1997年4月利用现有的脑立体定向仪,CT及直线加速器等设备,自行研制一套三级准直仪及X-刀治疗计划软件系统,治疗颅内疾病138例,其中脑转移瘤(BM)52例,经临床初步应用及随访观察,近期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 DBS治疗,其中单侧19例,双侧11例。MRI扫描后,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植入电极刺激,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RI能显示STN,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 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49.
脑深部慢性电刺激治疗中枢性疼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 ,5 5岁 ,一年半前自发性脑干梗塞伴出血 ,遗留右上肢难以忍受的疼痛、四肢不自主震颤。曾口服“美多巴”和止痛药 ,无明显疗效。查体 ,神志清楚 ,言语含混不清 ,声嘶 ,双眼复视 ,左眼外展不全 ,左侧角膜反射弱 ,左侧皱额、鼓腮、示齿差 ,伸舌左偏 ,右侧面部触觉减退  相似文献   
50.
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发生于基底节区者较少见,临床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常误诊为基底节胶质瘤.近年来我科收治2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经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