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上海市城乡结合部50岁及以上人群的视力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观察社区50岁及以上退休人群中重度视力损害及盲的患病情况,分析致盲的主要原因。结果普查实际受检人数5 090人,按日常生活视力分类的标准,视力正常占88.0%,单眼中重度视力损害占3.4%,双眼中重度视力损害占6.6%,单眼盲占0.3%,双眼盲占1.7%。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5个年龄段,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损伤及盲的患病率不断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各种眼病是盲和中重度视力损害的相关因素,糖尿病更是白内障、眼底病变及视神经萎缩等的相关因素。在致盲原因中占前4位的分别是白内障及术后、眼底病变、视神经萎缩和黄斑变性;中重度视力损害的主要损伤原因前4位是白内障、屈光不正、眼底病变和黄斑变性。结论城乡结合部盲和中重度视力损害的患病率较高,白内障、眼底病变和视神经萎缩成为致盲的三大原因,但需进一步关注黄斑变性,采取针对性的眼保工作,预防可避免的盲和视力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92.
药品企业、学者、医疗专家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不被人看好,这些群体都希望能改善彼此间的关系。皇家外科学院本周提出了42条建议,旨在促进各方和药品企业建立更有成效的关系。这里我们列出有关药品企业和医生与患者之间应该具有什么理想关系的5种观点以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本文观察火鸟支架(Firebird Stent,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年临床随访结果,并与心扉支架(Cypher select stent)对比.方法:症状发作的冠心病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需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分别置入火鸟支架或Cypher支架的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连续入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常规进行.支架置入后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一年.对完全血管重建患者进行住院期间、6个月及一年临床随访.随访指标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等),以及支架血柃.与心扉支架对比,观察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期间入选155例患者.其中完全血管重建107例,火鸟完全重建组48例.Cypher完全重建组59例.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所有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6个月、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死亡率、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支架血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根据住院期间、6个月及12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显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可取得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同样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需扩大样本数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污染对氧化锆陶瓷剪切强度的影响.以及清除这种污染的方法。方法:40个Al2O3颗粒喷砂处理过的氧化锆陶瓷片.分成5组,每组8个。其中一组不经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其余四组经唾液浸泡以及使用硅橡胶指示剂后.分别用75%乙醇冲洗、37%磷酸冲洗、水冲洗和喷砂的清洁方法处理。使用X射线能谱仪对各组陶瓷片进行表面化学分析。使用Fuji plus黏结材料与各组氧化锆陶瓷片黏结,水浴24h后测试其黏结剪切强度。结果:喷砂组的污染被有效清除.磷酸有一定的清除唾液污染的作用,而乙醇和水不能清除陶瓷表面的这两种污染。结论:在氧化锆陶瓷修复体的试戴过程中。污染显著地降低了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类黏结剂的剪切强度,而进行喷砂处理是最有效的去除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背景:粘接界面尤其是根管壁-粘接剂间是纤维桩修复后接构的薄弱环节,加强粘接剂与根管壁间粘接对提高纤维桩的修复成功率,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30颗单根管前牙用于纤维桩粘接实验,每颗牙选用逐步后退法进行预备并进行根管充填。样本分为3组,自酸蚀粘接组、全酸蚀粘接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全酸蚀粘接系统、传统磷酸酸蚀法处理根管内壁。结果与结论:自酸蚀粘接组、全酸蚀粘接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3.24±0.76),(4.09±0.54),(2.85±0.89)MPa。两两相比,不同粘接方法对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全酸蚀粘接组混合层与牙本质和纤维桩粘接紧密,自酸蚀粘接组混合层只与纤维桩粘接紧密,与牙本质未形成有效连接。提示全酸蚀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优于自酸蚀粘接系统,具有良好的纤维桩固位性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各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的表达水平,为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对照孕妇胎盘组织的GDF15mRNA表达数据,同时通过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子痫前期和GDF-15的相关英文文献,检索日期均截止到2022年8月10日。使用STATA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GEO数据库中共检索出23个数据集,共包含269例子痫前期患者和392名正常孕妇;另有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被纳入,包含331例子痫前期患者和2 245名健康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GDF-15 mRNA和GDF-15蛋白在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0.25 (-0.12,0.63)和0.23 (-0.18,0.64)。通过对样本采集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子痫前期患者孕中期GDF-15蛋白的表达水...  相似文献   
97.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首次新增儿童用药目录,为保障儿童用药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本研究通过查阅世界卫生组织、南非、印度、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政府官网及相关文献,梳理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部分国家在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的典型做法和模式,以期为我国建立健全儿童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宜兴市2014—202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4—2020年宜兴市18个乡镇、街道不同地区、年龄和职业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宜兴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2020年发病高峰和次高峰集中于3—8月。男性平均发病率(59.24/10万)明显低于女性(64.8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P<0.01)。0~2岁、26~30岁、66~70岁人群发病数占比分别为11.57%、8.26%、7.51%。农民、工人、离退人员、散居儿童和学生人群发病数占比为86.53%。13起其他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均由诺如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呕吐(90.02%),恶心(64.71%),腹痛(57.80%),腹泻(49.87%),发热(27.62%)。其他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发生率男性(4.68%,219/4 680)比女性(3.48%,172/4 9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对一中学校结核病疫情中得到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确定其耐药、分型特征及传播特点,探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0年南充市一中学结核病疫情中得到的17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数据库分析平台SAM-TB对其菌型、耐药、分型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信息分析其传播特点。结果 该学校结核病疫情得到的17株临床菌株,13株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2株为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oides abscessus),2株为支气管戈登氏菌(Gordonia bronchialis),13株MTB中12株属于L2.2.1,1株属于L4.5。L2.2.1谱系的12株菌株中10株为同一株菌,且来自于发生聚集性疫情的班级,由此确定该次疫情由此株菌传播引起。结论 该次学校结核病疫情是由谱系为L2.2.1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聚集性传播事件,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具有确定传播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268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NCPAM I)和有胸痛急性心肌梗死(CPAM 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 4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根据发病时有无胸痛主诉分成无胸痛组(NCPM I组,268例)和有胸痛组(CPM I组,1 178例)。结果:NCPM I组比CPM I组发病年龄大[(68.25±9.57)岁比(62.53±8.69)岁,P<0.05],女性占的比例较大(42.9%比30.1%,P<0.001),伴有糖尿病(DM)者较多(38.1%比20.1%,P<0.001),既往有心衰史者较多(28.7%比11.8%,P<0.001);NCPM I组院前延误的时间较长[(7.78±2.74)h比(5.02±1.47)h,P<0.05],接受再灌注治疗者较少(56.3%比74.5%,P<0.001),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较低(41.8%比56.1%,P<0.001),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者较多(P<0.05),住院病死率较高(15.2%比8.3%,P<0.05);而冠心病家族史、烟酒史、高血压史、职业、梗死部位分布、血脂、血尿酸、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无胸痛症状人群比有胸痛症状人群年龄较大,合并症和并发症较多,就诊较晚,再灌注治疗率较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