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囊尾蚴病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1例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囊尾蚴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11例患者中有9例脑室内囊尾蚴,1例外侧裂池内脑囊尾蚴,1例脑实质囊尾蚴,其中l例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行三脑室底脚尖池造漏术,1例行立体定向辅助.结果 11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12个月,10例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缓解,3例癫痫患者控制良好,有共济失调症的1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MRI复查未见囊尾蚴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囊尾蚴病恢复快,并发症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2.
63.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的技术方法及其最新进展。相信蛋白质组学在今后的生命科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采用药物并高压氧光量子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9例,并与7例常规治疗的DAI患者作比较。治疗组觉醒时间(10.6±1.4)d,短于对照组(14.7±2.5)d,(t=3.890,P<0.01)。治疗组病死率11%低于对照组43%。提示高压氧光量子治疗DAI可以缩短觉醒时间,改善意识障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5.
采用药物并高压氧光量子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9例,并与7例常规治疗的DAI患者作比较。治疗组觉醒时间(10.6&;#177;1.4)d,短于对照组(14.7&;#177;2.5)d,(t=3.890,P&;lt;0.01)。治疗组病死率ll%低于对照组43%。提示高压氧光量子治疗DAI可以缩短觉醒时间,改善意识障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6.
肾细胞癌是易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肺部为最常受侵袭的部位,而转移至马尾神经的情况非常少见。早期常无确切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肿瘤生长累及周围神经可出现腰腿痛以及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性功能障碍为主的马尾神经综合征,需密切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MRI等重要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可较快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报道了1例肾透明细胞癌马尾神经转移患者,以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应用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技术等微创手术治疗脑囊虫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行神经内镜、立体定向等微创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9例单纯神经内镜下嚢虫摘除, 7例立体定向引导下完成, 2例行透明隔造瘘并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完全切除病灶, 2例三脑室内嚢虫术中1例出血未取出囊虫, 另1例发现嚢虫移位致侧脑室后份无法取出.术后随访2月至5 a, 所有病例未发生新神经功能损伤, 16例术前症状消除, 3例脑电图有癫痫波, 1例癫痫大发作, 1例部分性癫痫发作.结论 使用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技术等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脑囊虫病创伤小,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8.
全自动尿沉渣检验误诊的综合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 ,尿沉渣自动分析技术正在逐步推广 ,而由此在自动化尿沉渣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就 Sysmex UF- 1 0 0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日本 Sysmex公司的 UF- 1 0 0尿沉渣分析仪是基于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尿沉渣分析仪 ,它的快速、简便、准确、多参数分析深得广大检验及临床医生好评 ,但在这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广大检验工作者注意 ,笔者对此分析如下。1 加强显微镜镜检 ,提高影红细胞的检出率在低渗尿液的作用下 ,红细胞吸水胀大 ,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脱出 ,成为一…  相似文献   
69.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hMSH2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研究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 ,来揭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演化过程中可能作用机制 ,并探讨导致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基因机制。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 5个微卫星位点MSI表现 ;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LH1、hMSH2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慢性胃炎组中MSI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 82 %(30 5 1) ,2 1 0 5 %(12 5 7)。肠型胃癌与弥漫型胃癌的MSI阳性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所有标本中仅检测到 1例hMSH2表达缺失 ,异常表达的病例为胃乳头状腺癌。结论 MSI在散发性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一定作用 ,hMLH1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导致胃癌MS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胃癌发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上皮钙粘蛋白(E-CD)、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况,来揭示胃癌发生过程中分子水平变化。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E-CD、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CD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组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和正常组,且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hMLH1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组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和正常组;胃癌组MS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和正常组。结论:E-CD、hMLH1基因甲基化及MSI可作为较早期诊断胃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