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潘志国  耿焱  刘云松  苏磊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635-1637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异,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52.9±10.8)%,比存活组(73.7±11.0)%明显减少(P< 0.001).CD14+/HLA-DR表达率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67,在最佳诊断界点为54.8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0%.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判断重症中暑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54.83%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湿度55% ± 5%环境中,其余3组大鼠置于模拟热气候动物舱(舱内温度39℃,相对湿度65%)内.监测大鼠直肠温度、收缩压和脉率,比较各组大鼠热应激反应的差异.以收缩压从峰值开始下降作为中暑的开始,之后将大鼠移至常温复温.分别在中暑恢复期0h和6h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分离肺脏组织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以及肺组织匀浆中的HSP70浓度.结果 与HS组和HS+QU大鼠比较,HS+GLN组大鼠承受更多的热负荷后才发生HS(P<0.001),起病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1).与Sham组比较,HS组大鼠肺组织匀浆HSP70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01);HS+GLN组HSP70浓度在各个时点与HS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而HS+QU组的HSP70表达则受到明显抑制时点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HS组和HS+GLN组(P<0.001).与HS组和HS+QU组比较,HS+GLN组大鼠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1),病理结果显示其肺损伤更轻(P<0.001),而HS+QU组则相反.结论 HSP70具有保护H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热耐受能力和抑制HS大鼠肺部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胃黏膜增厚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5例胃镜检查发现的胃黏膜增厚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其内镜表现及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超声内镜可以清楚显示胃壁的厚度及回声变化,对胃黏膜增厚疾病良恶性诊断的符合率为100%,对皮革胃的诊断符合率为94.8%;内镜活榆病理对恶性胃黏膜增厚诊断率为47.6%.超声内镜对恶性胃黏膜增厚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与内镜活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黏膜增厚性疾病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于皮革胃和淋巴瘤,超声内镜是除手术病理鉴别外最重要鉴别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70岁,主因间断上腹部疼痛10d入院。患者于1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发作,向后腰部放射,伴纳差、恶心,无发热,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入肝胆外科。行腹部MRI示:肝内外胆管稍显扩张,胆总管下端狭窄,胆囊体积增大,脾胰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胰管稍显扩张,考虑胆囊炎、胆管炎、乳头肌炎。尿淀粉酶:3606U/L,血淀粉酶:523U/L,考虑存在胆源性胰腺炎,与B超检查不很一致,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似乎患者症状不能以目前诊断所解释。行腹部CT示:胆囊炎,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依旧未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5.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collagen (COL) Ⅰ and COLⅢ after apoptosis of HSC induced by H2O2. Methods Different apoptosis rate of HSC-T6 induced by H2O2 ( 100 nmol/L) was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gene expression levels of COL Ⅰ and COL Ⅲ. Results Apoptosis of HSC was induced by 100 nmol/L H2O2 with the poptosis rate being 5.86%, 58.55% ,and 71.98% ,respectively. The COL Ⅰ and COLⅢ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activated HSC,and decreased sharply as apoptosis increased. The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of COL Ⅰ were much more obvi-ous than those of COL Ⅲ. Conclusion Inducing apoptosis of HSC may decreas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collagens.  相似文献   
66.
张某,男,45岁,2006年10月20日初诊。半年来,患者每晚几乎整夜不眠,入夜稍有睡意,便上肢掣动,突然惊醒,醒后不能再入睡,心烦难忍,精神昏愦,胸中烦热。曾服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自述发病前所愿不遂,情志抑郁。现面色憔悴,目暗少神,舌绛无苔,脉左右弦滑带数。辨为心肝火盛、肾阴不足、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治以滋阴潜阳,清心安神,方取黄连阿胶汤加味。处方:黄连10g,黄芩15g,阿胶15g(烊化)、白芍20g,鸡子黄2枚(冲),酸枣仁15g,夜交藤25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生代赭石30g,生地30g,玄参20g。每日1剂,水煎服。服4剂后,心烦大减,尤其是刚有…  相似文献   
67.
何敬东  张振书  肖冰  周高速  张以洋  耿焱 《肿瘤》2006,26(8):705-707,716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协同干扰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影响。方法:将IFITM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IFITM1/pEGFP-C3重组质粒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480,G418 500mg/L筛选阳性克隆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RT-PCR检测IFITM1的表达。实验设pEGFP- C3/SW 480组、IFITM1/SW 480组、IFITM1/anti-IFITM1/SW 480、空白组,除空白组外,每组加入IFN_(-α) 1000 U/mL。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性。结果:IFITM1/pEGFP-C3重组质粒转染SW480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融合蛋白位于细胞膜周围,RT-PCR在IFITM1/SW 480细胞中检测到IFITM1 mRNA表达,SW 480细胞及pEGFP-C3/SW480细胞中未见IFITM1 mRNA表达。MTT分析细胞增殖示pEGFP-C3/SW 480组、IFITM1/SW 480组、IFITM1/anti-IFITM1/SW 480组的D_(570mm)处值分别0.745±0.0267、0.346±0.0316、0.696±0.0613,空白组的D_(570mm)值是0.835±0.0362,IFITM1/SW 480细胞增殖比pEGFP-C3/SW 480细胞及IFITM1/anti-IFITM1/SW 480细胞低(P<0.05)。而pEGFP-C3/SW 480细胞的增殖与IFITM1/anti-IFITM1/SW 480细胞增殖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FITM1可协同IFN-α抑制SW 480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68.
耿焱  梁仲惠  谭兆锁 《广西医学》2001,23(6):1367-1368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肝硬化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 6 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法分为A级组、B级组、C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浓度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各组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 (P <0 0 1) ,且随ChildA、B、C级的升高递增 ,各级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 (r=0 95、P <0 0 1)。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8例,进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23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13例、食管囊肿3例、食管静脉瘤7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囊肿7例、胃间质瘤23例、胃纤维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胃脂肪瘤4例、胃腔外脏器压迫10例、胃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窦异位胰腺6例、胃底血管瘤4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十二指肠囊肿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其中45例行内镜下或外科手术,超声内镜与病理一致的40例,5例均是平滑肌瘤、间质瘤鉴别有误。超声内镜诊断85例上消化道壁内病变中只有4例胃巨大间质瘤(直径大于3cm)与B超、CT或MRI检查相符,余81例B超、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7例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16例腔外脏器压迫者中9例为该脏器肿大,7例未见异常。结论:本文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B超、CT或MRI无法发现的病变而应用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明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