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正>患者男,55岁,临床诊断:左心房粘液瘤。患者因心悸、胸闷来院就诊。心电图示:图1为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见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P波时限0.11s,V3~V5导联P波呈双峰,峰距0.04s,V1、V2导联P波呈正负双向,PtfV 1-0.04mm·s,QRS波群和ST-T均无异常。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呈二联律),P'波均重叠在前一T波的降支上,P'-R间期0.12s,  相似文献   
53.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 监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与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2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MI分为:MI组38例和无MI组54例;结果 (1)两组间比较24h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DBP差异均显著(P<0.05,t=3.96,3.00,2.76,4.35,4.63);(2)两组间最高SBP和最高DBP均无差异(P<0.05,t=1.04,1.19.0.91、1.39.1.80.0、96);(3)两组间24h SBP负荷、夜间SBP负荷和DBP负荷差异显着(P<0.05,t=2.30,2.50,2.60);(4)伴有MI的患者,血压呈“构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MI的患者(P&;lt;0.005.x^2=9.85);(5)伴有MI的患者,其L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患者的发生率(P&;lt;0.005,x^2=13.56)。结论 高血压患者持续的血压增高.尤其是夜间持续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对LVH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为观察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伴与不伴心肌缺血(MI)改变时动态血压的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及NYHA关于心衰的诊断和分级标准。对患者同步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ABPM)与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符合本研究条件的冠心病心衰患者共94例。根据AECG上有无MI改变分为两组:MI组:48例,男性12例,女性36例,年龄60~85岁,其中心衰Ⅱ级16例,Ⅲ~Ⅳ级32例;无MI组:46例,男性9例,女性37例,年龄60~82岁,其中心衰Ⅱ级20例,Ⅲ~Ⅳ级26例。观察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和PPI,白昼平均SBP、DBP、PP和PPI,夜间平均SBP、DBP、PP和.PPI。PP=SBP-DBP,PPI=PP/SBP。MI诊断标准为:J点后60 ms处ST段呈缺血型压低1 mm,持续1min,两阵间最短间隔时间为1 min。结果伴有MI患者的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SBP[分别为(125.20±21.15)mm Hg、(126.02±21.16)mmHg、(123.67±22.02)mm Hg]均明显高于不伴MI的患者[分别为(116.78±11.08)mm Hg、(117.89±11.06)mm Hg、(114.96±13.48)mmHg](P<0.05),而舒张压无差异[分别为(68.10±11.64 mm Hg、(68.61±11.92)mm Hg、(66.79±11.57)mmHg及(67.35±7.03)mm Hg、(68.30±7.17)mmHg、(65.65±7.99)mm Hg](P>0.05)。伴有MI患者的24 h、白昼和夜间PP、PPI[分别为(56.96±18.43)mm Hg、(0.48±0.08)mm Hg,(57.15±18.20)mm Hg、(0.45±0.08)mm Hg,(57.21±19.51)mm Hg、(0.46±0.09)mm Hg]均明显高于不伴MI的患者[分别为(49.41±10.43)mm Hg、(0.42±0.06)mm Hg,(49.59±10.32)mm Hg、(0.41±0.06) mm Hg,(49.52±11.38)mm Hg、(0.42±0.06)mm Hg](P<0.05~0.001)。结论本研观察结果发现,伴有MI的冠心病心衰患者中主要表现为SBP增高。对老年而言,大动脉硬化程度远大于外周阻力,SBP较DBP上升更明显,甚至出现SBP升高,DBP下降,从而导致PP增大的情况,故PP能更客观地反映血管病变程度。在对两组ABPM的PP和PPI进一步分析发现,伴有MI的冠心病心衰患者,24 h、白昼和?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脉压(pulse pressure,PP)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分析,旨在探讨PP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衰患者101例,同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与12  相似文献   
56.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CHD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VT,分为VT组(43例)和无VT组(55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MI。结果①3组之间R-R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②CHD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在CHD患者中VT组SDNNindex与无VT组无差异(p>0.05),其余指标VT组明显低于无VT组(P<0.05);④VT组中MI的总发生率(19例,占44.2%)明显高于无VT组(10例,占18.2%)(P<0.05)。结论CHD患者中HRV减低,尤其伴有VT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反映了CHD伴VT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这类患者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57.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窦性停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 ,3 7岁 ,近几月来无明确原因及诱因出现胸闷、心慌不适 ,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 ,劳累或紧张时无明显加重趋势 ,休息时无明显减轻 ,于 1999年 12月 5日来我院就诊并收入心内科住院检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显示 :运动前 :窦性心律 ,心率 71次 /min ,TⅡ、aVF、V3~ 6低平 ,TⅢ 倒置 ,ST无异常 ,血压 16/9kPa ;运动中见STⅢ、aVF水平及下斜型压低 1 0~1 5mm ,STⅡ、V3~V6上斜型压低 0 5~ 1 1mm ,TⅡ、V4~V6低平 ,TⅢ、aVF倒置 ;运动后即刻 :STⅡ、V5~ 6类水平压低 0 4~ 0 9m…  相似文献   
58.
对1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80例中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后发现。老年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其余各项心率均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各种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5)。伴有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和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P<0.005)。  相似文献   
59.
高血压病患者伴缺血性ST段改变组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平均值和负荷值及脉压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ST段改变组,两组间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加速心肌缺血进程,高血压病伴缺血性ST段改变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无ST段改变者高。  相似文献   
60.
表现为逸搏的室性并行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史10年。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心率72次/min。QRS波群形态有4种:(1)基本QRS波群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3)期前收缩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颇似室性逸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逸搏”无固定偶联间期,Ⅱa的R_9-R_(10)、Ⅱc的R_7-R_8和V_1导联的R_3-R_4是短的异位周期,间期为1.10s,其余的长异位周期是短周期的倍数,(4)窦性与“逸搏”冲动形成的室性融合波(F)。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逸搏形式表现的室性并行收缩(可能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讨论 通常所见逸搏的心电图表现为: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