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监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与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MI分为:MI组38例和无MI组54例。结果(1)两组间比较24h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DBP差异均显著(P<0.05,t=3.96,3.00,2.76,4.35,4.63);(2)两组间最高SBP和最高DBP均无差异(P<0.05,t=1.04,1.19,0.91,1.19,1.80,0.96);(3)两组间24hSBP负荷、夜间SBP负荷和DBP负荷差异显著(P<0.05,t=2.30,2.50,2.60);(4)伴有MI的患者,血压呈“杓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MI的患者(P<0.005,χ2=9.85);(5)伴有MI的患者,其L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患者的发生率(P<0.005,χ2=13.56)。结论高血压患者持续的血压增高,尤其是夜间持续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对LVH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心悸伴晕厥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经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到3阵心室颤动(VF)发作,其中2次发作时间长被置入的ICD检测到并一次电击终止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提示:AECG监测有助于了解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与ICD的功能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伴有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的63例冠心病(CHD)和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患者的HFECG进行了观察,以探讨MI和LVH与高频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病组:63例,男43例,女20例,年龄56±12岁。所选病例均符合WHO的CHD和HHD的诊断标准。其中CHD40例,HHD23例,根据有无MI  相似文献   
44.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平静时ECG,见2种P 波:(1)正常的窦P,频率58—62次/min,(2)提前的P~-波为早搏,呈“二尖瓣型P 波”,配对相等,呈等周代偿。图2为活动后ECG,窦性心率为83—107次/min时,窦P 也呈“二尖瓣型”,窦性心率≤77次min 时,窦P 恢复正常。活动后P~-波无变化,P~--R 与窦P 呈“二尖瓣型P 波”时的P-R 相等。ECG 诊断:(1)窦性心律,(2)频发窦性早搏伴3相不完全性房内阻滞,(3)Ⅱ度二型A-VB,(4)交界性逸搏。  相似文献   
45.
患者女性,30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法乐四联症术后。反复发作心动过速4年,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1997年5月因心动过速发作频繁再次就诊入院,图1为12导联同步心电图,其特征为:①未见P波,Ⅰ、aVL、V1~2导联在RR之间见2个突起的小波...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房间束传导阻滞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伴有房间束传导阻滞(1组)与34例不伴房间束传导阻滞(Ⅱ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中房性心律失常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Ⅰ组中房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24 h房性期前收缩(PAS)总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多形性PAS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房间束传导阻滞与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有明显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房间束的传导异常,易导致心房内的折返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电话传输心电图(TTM)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 例心悸患者的TTM和常规心电图(ECG)的检出结果.结果 (1)TTM 对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尤其对短阵室上速和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ECG中的检出率(P<0.01);(2)TTM对ST-T 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CG中检出率(P<0.01),其ST段压低幅度也比ECG明显(P<0.01).结论 TTM 对有或无症状的偶发、短阵的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有独到的价值,非常适宜于临床表现有心悸,而ECG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48.
踏车运动试验单以ST段改变判断阳性或阴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已证实有较高的误诊率。近来有学者用非ST段变是诊断冠心病,运动中心率的改变即是其中之一。我们对比分析了115例正常人和65例冠心病患者的踏车运动试验时的心率改变,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通常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而静息心电图上有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在心绞痛发作时ST—T转为“正常”者实属少见。我们对3739例踏车运动试验(以下简称运动试验)进行了分析,发现5例在静息时心电图上有ST-T改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 ,72岁 ,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电图 (附图 )显示 3种P波 ,第 1种直立P波为窦性 ,Ⅱc中P1.2 .3 .8.9为连续出现的窦性P波 ,其PP间距为 6 6 0ms,频率 91次 /min ,PR间期16 0ms ,其余散在出现的窦性P波 ,相互之间的公约数为 6 6 0~ 6 80ms,是短的窦性PP间期的整倍数 (图上方数字表示 ) ;第 2种逆行P′波为交界性 ,均为连续出现 ,RR间期恒定为740ms ,频率 81次 /min ,P′-R110ms ;第 3种P波的形态介于窦性P波与交界性P′波之间 ,为房性融合波 (图上方AF表示 )。窦性频率快于交界性频率。除正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