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从中医证候学角度出发,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候学特征,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优选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①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节调查研究方法对全部观察对象的症状进行频度分析和西医亚型分布,在此基础进行中医辨证分型.②采取多单位随机分组运用辨证施治、自拟基本方、西药三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各疗效作比较分析.结果总观察例数为238例,分析结果认为腹痛、嗳气、腹胀、早饱四个症状是FD最常见特征性症候.主要的中医证型肝胃不和(41.25%)、依次脾胃虚弱(28.23%)、脾胃湿热(21.67%)、胃阴不足(7.08%)、胃络瘀血(0.83%)等型,FD亚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分析运动不良型以中医证型的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型为多见;反流型以肝胃不和型为多;溃疡型以肝胃不和型为最多,其次为脾胃湿热型;混合型以肝胃不和为最多依次为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型.三种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辨证施治、自拟基本方、西药等三种方法总有效率分别为99.99%,100%,97.56%;显效率分别为74.54%,65.82%,52.28%;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总有效率无差异,但显效率方面辨证施治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比较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术中(包括栓堵当日手术及同期Hybrid手术)及术后介入栓堵治疗合并大体肺动脉侧支(MAPCAs)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疗效,探讨联合术式的时机.方法 1992年至2009年11月手术联合栓堵共151例,成功栓堵MAPCAs 252支.其中1992年至2007年7月28例,包括手术前栓堵3例(10.7%)、栓堵当日手术19例(67.9%)、术后栓堵6例(21.4%);2007年7月成立Hybrid手术室后行间期Hybrid手术115例(93.5%)、术前栓堵3例(2.4%)、术后栓堵5例(4.1%).一期矫治132例,姑息手术19例,其中7例再行二期矫治.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11例(7.3%),其中成立Hybrid手术室后死亡5例(4.1%)明显低于2007年7月前的6例(21.4%),同期Hybrid手术死亡也由21.1%(4/19例)降至4.3%(5/115例).术前栓堵6例均无死亡,术后栓堵死亡2例均为2007年7月前死亡.术前、术中栓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术后栓堵者(P=0.000、0.000、0.000).成立Hybrid手术室后病人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2007年7月前(P=0.002及0.002);同期Hybrid手术的ICU住院时间由2007年7月前的8.38天缩短至5.37天(P=0.079),术后住院时间由18.74天减少至13.01天(P=0.059).结论 成立Hybrid手术室后同期Hybrid手术死亡显著下降,病人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手术疗效改善.术前、术中栓堵伴MAPCAs的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较术后栓堵者使用呼吸机、ICU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术后栓堵作为补救措施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MAPCAs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3.
液氮保存同种异体血管(动脉)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经液氮保存的犬同种异体血管体内移植后活性、内皮细胞覆盖及通畅情况的研究,探讨该种血管作为血管材料替代物的优越性。方法:取犬新鲜动脉,经抗生素灭菌后,保存于液氮中8~29周后,用于同种异体移植22例,同时分别对冷冻前的血管、复苏血管、移植后的同种异体血管进行组织培养和病理分析,观察低温对血管壁结构、功能和血管活性的影响及经低温保存后供体血管在受体内1~53周的情况。结果:低温保存的血管,其管壁基本完整。体内移植后累积通畅率为77.3%,其中68.2%的移植血管有内皮细胞覆盖。血管栓塞率为13.6%。体外培养发现移植后有86.4%的血管有活性。结论:经液氮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保存了血管的活性,移植后内皮细胞重新覆盖,减少了血栓形成,该方法保存的血管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血管材料替代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综合干预方法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方法:100名志愿参加慢性病管理的慢性病病人,随机分为调查组50人,对照组50人,按照研究对象病情的不同,给予降压、降糖及支持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调查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治疗前,调查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调查组对象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法可以对社区慢性病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年长儿童和成人患者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式和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有39例8岁以上PA-VSD患者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一期或分期根治术,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8~27岁,平均年龄13.43岁。A型14例,B型11例,C型14例。行一期根治术23例,采用同种带瓣血管或带瓣牛颈静脉行肺动脉-右心室流出道连接术,对合并粗大体动脉肺动脉侧枝血管的3例患者行肺动脉融合术(UF);分期手术16例,其中体动脉-肺动脉分流术9例,分期根治术7例。结果围术期共死亡6例,总病死率15.38%(6/39),其中一期根治术院内死亡4例(17.39%),均为C型患者,死亡原因为术后肺动脉压增高引起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分期手术院内死亡2例(12.50%),其中1例B型再次分流患者,1例C型分期根治患者,均为再次手术中损伤主动脉,引起出血死亡。随访28例,随访率84.85%,随访时间14.0个月~9.2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心功能I级9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1例。3例患者主动脉瓣有少量至中量反流,给予口服利尿补钾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结论年长儿童和成人PA-VSD患者肺血管损伤程度较重,且常合并粗大体动脉肺动脉侧枝血管,病情复杂和重症患者一期根治手术的标准应当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更加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总结冠状静脉窦顶重建在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合并心内膜垫缺损和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共753例心内膜垫缺损病人行畸形矫治手术,15例(2%)同时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和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包括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12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均在行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同期重建冠状静脉窦顶,1例直接结扎左上腔静脉,14例将左上腔静脉隔入右房,其中10例用自体心包补片,4例通过折叠左房后壁完成冠状静脉窦顶的重建,最后在重建的冠状静脉窦开口的左侧缝合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 术后早期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6年,无远期死亡病例.14例术后均未见腔静脉、肺静脉回流梗阻和心房水平残余分流.1例行左房后壁折叠分隔左上腔静脉者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提示左上腔静脉入左房顶处血流速度偏快.结论 合并心内膜垫缺损和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外科治疗有难度,冠状窦顶重建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7.
作者首先分析了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机理,然后就骨科病人DVT发病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就骨科病人术后DVT的预防给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亚健康”状态新概念。这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身体机能却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国外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主要表现有:容易疲劳、浑身无力、头脑不清爽、失眠、心慌气短、心情郁闷、焦虑忧郁、便秘、手足麻木等身心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应外,现有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害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身体的不适。  相似文献   
59.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能否耐受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对肝脏功能有何影响,是否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文献中未见报道.为此,我们研究了45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前后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异丙酚及异丙酚配伍芬太尼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将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0 2 5例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异丙酚及异丙酚配伍芬太尼行人工流产术 ,观察其用量、镇痛效果、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员生命体征。结果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可减少异丙酚用量 ,增加镇痛效果 ,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结论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无痛人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