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8 毫秒
21.
高颖  罗丽兰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612-614,I015
探讨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别纯培养液,含白细胞介素-1β2ng/ml及肿瘤坏死因子α20mg/ml的培养液培养4小时,应用斑点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异位细胞中MCP-1  相似文献   
22.
应用腹腔镜检抽吸40例不孕症妇女腹腔液,测定其17β-雌二醇(E_2)孕酮(P)并与血液中E_2、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黄体早期,腹腔液中E_2、P浓度较血液中高5~10倍并持续6天。镜下见及末见排卵斑周期腹腔液中E_2、P浓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以腹腔液E_2≥68.12pmol/L和P≥11.08nmol/L为排卵标准,诊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15例(占38%)。以腹腔液E_2和P与同期血液E_2、P浓度比值≥5,诊断LUFS12例,(占30%),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80%。认为腹腔镜检同时测定腹腔液与血液中E_2、P浓度、结合子宫内膜病检是目前诊断LUFS较实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IUD致月经过多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4.
自1950年以来,女性绝育术由300万妇女加至当前的近1亿之多。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沿用的方法主要为腹部小切口Pomeroy氏法,此法有较高的成功率,但仍有需要进入腹腔内操作之弊。自纤维冷光源发明后,腹腔镜的应用日趋普及,目前腹腔镜  相似文献   
25.
腹腔镜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诞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3-12月,在诱发超排卵条件下配子输卵下,经腹腔镜共进行16例16周期配子输卵管内移植,临床妊娠7例,临床妊娠率为43.8%,其中单胎6例,三胞胎1例;第1例GIFT婴儿于1995年1月14日经剖宫产分娩,为一女婴,体重2700g,身长51cm,体检无异常。  相似文献   
2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体外对人卵巢颗粒细胞雌二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波  罗丽兰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9):546-548,I016
  相似文献   
27.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和上游法对精子的选择作用夏长所,朱桂金,罗丽兰,高家长为了进一步了解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对精子的选择作用,采用两层不连续Percoll密度梯度对31例患者精液进行处理,对处理前后的各种精子特征进行分析,并且与上...  相似文献   
28.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3):165应用输卵管导管技术,对20例输卵管近端梗阻的不孕症患者经宫颈施行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并对杯状导管法及导向管法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中19例输卵管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为95%;4例获宫内妊娠成功;8例输卵管近端梗阻松解后,远端显示不同的病变;7例术后半年输卵管仍保持通畅。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中,患者接受放射剂量平均为6.35mGY。提示:应用导管对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进行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简便、有效。导向管法与杯状寻管法相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王冬英摘应用输卵管导向管…  相似文献   
29.
人类蜕膜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简化人类蜕膜细胞外培养技术,采用复合消化酶改进蜕膜组织的消化过程,全组份蜕膜细胞培养加传代简化蜕膜细胞(decidual stromal cell,DSC)提纯、泌乳素(prolactin,PRL)免疫组化检测培养细胞组成。所采用的消化方法具有耗时少,消化彻底、活细胞率高等优点,PRL免疫组化显示95%蜕膜细胞为DSC。结果提示实验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简化了原来复杂的DSC提纯程序。  相似文献   
30.
吸入性损伤往往与全身、头面部及其他部位烧伤伴发,其烧伤部位特殊,病情复杂多变,窒息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凶险急症,随时都可能发生,导致死亡。所以,采取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抢救窒息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