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瓷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及粘结剂对全瓷剪切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喷砂、酸蚀及硅烷偶联剂等表面处理方法对热压铸陶瓷,玻璃渗透陶瓷和氧化锆陶瓷与不同种粘结剂的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样本分为热压铸陶瓷组,渗透陶瓷组和氧化锆陶瓷组。分别应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和粘结剂,测其剪切强度。结果:方差分析表明,热压铸陶瓷组中酸蚀涂硅烷树脂粘结组粘结强度最高,渗透陶瓷组中喷砂玻璃离子粘结组粘结强度最高,氧化锆陶瓷组中喷砂玻璃离子粘结组粘结强度最高。结论:应用常规树脂粘结剂粘固热压铸陶瓷修复体取得较好的粘固效果,采用酸蚀和硅烷偶联剂的表面处理,可取得最大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2.
13.
李昕月  米方林  蒋亚梅  王祖娇  敬治兴 《西部医学》2022,34(6):928-931+封三
【摘要】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口腔分支学科在临床诊疗中需要考虑上颌窦分嵴的解剖学因素,其位置、走向、高度等直接影响着方案制定及治疗效果,锥形束CT能够提供大量无创的、精确的数据利于研究上颌窦分嵴。本文就应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窦分嵴解剖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制备含人nm23-H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带有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XhoⅠ双酶切位点的引物,利用PCR法从质粒pMD18-T-nm23-H1上克隆出nm23-H1 cDNA并定向连接至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上,行KpnⅠ和XhoⅠ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将pAdEasy-1腺病毒骨架载体电转化B J5183感受态细菌,Pm eⅠ酶线性化并去磷酸化处理重组质粒pShuttle-CMV-nm23-H1,并电转化含pAdEasy-1的B J5183感受态细菌,利用卡那霉素筛选,PacⅠ酶切鉴定,重组腺病毒质粒在XLGold-10感受态细菌中大量扩增,产物行PCR鉴定。结果经KpnⅠ和XhoⅠ双酶切pShuttle-CMV-nm23质粒得到460bp的片段,该片段经测序与nm23-H1基因序列一致,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nm23-H1经PacⅠ酶切后可以得到3.0kb和4.5kb的片段,大量扩增重组腺病毒质粒后行PCR仍然得到460bp的片段。结论利用AdEasy-1腺病毒系统成功构建含人nm23-H1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TNF-α的动态监测,探讨TNF-α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结果:TNF-α在成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含量显著高于无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后TNF-α浓度显著减少(P<0.05);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后下前牙牙槽骨降低,后牙牙槽骨无明显改变。结论:TNF-α参与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改建,TNF-α是重要的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CTLA-4 作为免疫负调节因子,通过抑制T 细胞活化,参与调控机体免疫反应的平衡。近年来CTLA-4 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在自身免疫疾病、移植排斥反应、抗肿瘤药物等领域获得的基础研究成果颇具应用价值。CTLA-4 能够抑制T细胞活化调节免疫反应,从而减少RANKL、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调控破骨细胞的成熟,参与破骨细胞主导的骨破坏与骨重建。本文就当前CTLA-4 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减缓骨破坏的作用、CTLA-4 对破骨细胞成熟过程的间接与直接的影响作用以及CTLA-4 在局部组织中对关节对牙周组织与牙槽骨骨重建的作用等这些最新的相关研究做此综述,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对二次正畸病例拔除上颌第l磨牙矫正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外院矫治失败后病例24例,采用拔除上颌双侧第1磨牙,以及运用微种植体从颊部牙槽嵴置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黯畸形。拍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口内和面部像片,比较治疗前后的覆黯、覆盖、磨牙关系和前牙内收程度。结果除2例患者因3枚种植体松动再次手术置人外,其他病例均一次性种置成功。所有病例均获得了磨牙强支抗;建立r正常的前牙覆船、覆盖关系,面型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及选择性拔除上颌第1磨牙以矫正正畸失败后病例,在减数拔牙条件不宽的情况下,采用:诈常规拔牙方式,支抗位置稳定,患者易于接受,疗效肯定,是正畸失败后二次矫正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具有抑制纤维化及抑菌作用的功能化复合静电纺丝纤维膜,初步探究其对大鼠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负载环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奥硝唑及纳米羟磷灰石(n-H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膜作为诱导骨组织再生作用的功能层(GBRL);通过流延法制备具有支撑作用及隔离不同功能层作用的致密膜层(BL);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抑制纤维化作用的聚(对氧环己酮-L-苯丙氨酸)纤维膜作为抑制纤维化功能层(AFL)。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形态进行表征观察,应用细胞计数盒(CCK)-8法研究不同功能层对MC3T3-E1及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抑菌圈测试法研究复合膜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的抑制作用。构建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模型,研究复合膜对骨缺损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与临床常用的胶原口腔修复膜的修复作用进行比较。 结果 成功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纤维功能层,GBRL层可支持MC3T3-E1细胞增殖,AFL层可抑制L929细胞的增殖;负载奥硝唑的复合膜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增殖;多种复合膜均可诱导大鼠缺损颌骨进行重建,其中同时负载奥硝唑及n-HA的复合膜具有最优异的修复效果,且效果优于胶原口腔修复膜。 结论 以同时负载奥硝唑及n-HA的静电纺丝膜作为GBRL层的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抑菌及诱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且效果优于临床常用胶原口腔修复膜,是一种极有潜力应用于诱导牙周疾病所致缺损骨再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采用正畸治疗纠正牙颌面畸形的人数日渐增多,治疗方案多样且个性化,加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正畸结果的影响,因此对正畸治疗临床质量的把控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功能与美学、社会心理2个方面对正畸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丽华  米方林  陈定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15-2916,2918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临床教学中的可能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将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2008级48名学生随机分为8个团队,并随机分为团队学习的实验组(TBL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传统组),正畸课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及临床病例考核。结果 89.8%以上学生对TBL教学满意,成绩显示TBL组期末考试临床病例分析部分得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团队学习应用于正畸病例分析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是适合正畸教学的有效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