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法使用超高灵敏度显色剂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简称TPPS_4)、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作胶束增溶等技术,测定空气中的铅。比原双硫腙比色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而且操作大为简便,避免了使用氯仿等有毒试剂,不用萃取分离即可直接分析痕量铅。 一、测定方法 1.原理:卟啉类化合物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络合物于波长400~500am之间有  相似文献   
12.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实验条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怎样正确制作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铅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1,2〕。铅对儿童的危害远比成人更严重、更深远〔3〕。儿童铅中毒对神经管缺陷〔4〕,对大脑智力等问题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而在我国农村部分农民对防治铅污染的自身劳动保护意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报道了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不少农户在住户院内回收处理废旧蓄电池。在无任何防护措施下拆卸铅极板,至土法熔炼铅锭使周围环境受到严重铅污染。为了解对儿童危害情况特对此镇回收蓄电池炼铅的农户儿童进行了血液中铅和锌原卟啉测定。被查儿童21名,年龄均在4~7岁之间,其中男孩1…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他程序。一些病毒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但更多的病毒携带毒码,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环境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疮疡平外敷治疗外伤感染疮口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外伤感染疮口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后和随访期伤口创面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经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疮疡平外敷治疗外伤感染疮口效果好,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以GDXD-103色谱柱分离,FID为检测器,使用硅胶管采样,水解析。结果: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5mg/m^3,当标准溶液在0.01-0.1mg/ml浓度范围内,相以标准偏差为4.5%-3.8%,线性相关系数r=0.9981;对不同采样方法和解析溶剂进行了比较,水的解析效率为90.5%-95.2%,样品在硅胶管中可稳定7d以上,通过现场试验两种采样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完全可用硅胶管代替吸收管采样,结论:硅胶管采集,水解析气相色谱法适用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的定点监测和个体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的避孕状况及对保健的需求,为计划生育决策与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需避孕的育龄妇女300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避孕状况及对保健的需求。结果调查结果分析使用宫内节育环避孕妇女最多(30.3%),其次为使用避孕套(27.0%)。避孕失败率为17.3%,其中因使用安全期避孕失败最多,使用避孕套失败最少。育龄妇女对节育知识知晓率最高的为使用宫内节育环与避孕套者,其次为口服避孕药及绝育术者。节育知识来源主要为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材料,其次为相关书籍报纸及网络。对知情选择的满意率为29%,27.0%育龄妇女担心避孕失败,12.0%育龄妇女担心避孕措施的副反应。本组育龄妇女有意向得到避孕与保健相关知识的占76.0%,无所谓或不想得到避孕与保健相关知识的占24%。结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应向育龄妇女提供更加针对性与全明性的服务最大可能的降低避孕失败率。  相似文献   
20.
正三氯化磷主要用作化工原料,也用作氯化剂、催化剂、溶剂等。在潮湿空气中发烟,能水解成亚磷酸和氯化氢,进一步生成络合酸H3PCl6,有强烈的刺激性,遇水发生剧烈分解,放出氯化氢气体,有毒、腐蚀性强[1]。我国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