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应用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株及抗氯喹株测试喹派及羟基喹哌的药效,并以氯喹为对照。原虫培养用Trager和Jensen氏法;药效用体外微量法测定,观察48小时后的减虫率,求得氯喹、喹哌、羟基喹哌对敏感株恶性疟原虫的ED_(50)为81、59及56nM,对抗性株的为563、61及60nM。实验未发现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对喹哌及羟基喹哌有明显的交叉抗性。抗氯喹株体外连续培养17天,不加氯喹刺激,抗药性从7倍降至3.4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提取、纯化其基因组DNA,用BamH1部分酶切,并克隆pUC18载体,转化受体菌株大肠杆菌JM103,用基因组DNA探针筛选转化子,对杂交信号最强的克隆片段pHF1作部分序列分析,在国内首次明确恶性疟原虫FCC1/HN特异DNA部分序列。pHF1克隆片段约1.2kb,两端分别测定了328和271个碱基。G+C含量为26.8%,并有较多的酶切位点,便于作亚克隆,该序列还可用作DNA探针或PCR扩增模板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蛋白-1(MSA1),又称P195,与人红细胞具有结合作用,这种结合是裂殖子识别红细胞的基础。为了确定P195蛋白与识别有关的位点,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分8段表达了MAD20株恶性疟原虫的P195蛋白。各段蛋白用镍亲和层析柱分离,然后复性。在体外培养疟原虫至成熟裂殖体期,将各段蛋白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上清中,继续培养24小时,检查红细胞感染率,通过感染率了解各段蛋白对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P195蛋白中氨基酸序列为384-595的一段蛋白(M6),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且M6对疟原虫生长无细胞毒性作用。这表明M6可能含红细胞结合位点,该位点与裂殖子竞争性结合红细胞,而使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蛋白P195中的红细胞结合位点,为设计疫苗阻断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分8段表达P195蛋白。各段蛋白用镍亲和层析柱分离,然后复性。将得到的各段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在体外培养疟原虫至成熟裂殖体期,将各段蛋白及其相应的抗血清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上清中,继续培养24小时,检查红细胞感染率。通过感染率了解各段蛋白及其抗体对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影响。结果P195蛋白中氨基酸序列为383~595(M6),595~897(M7),1397~1663(M11)的三段蛋白的抗血清具有抑制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作用,而其中M6蛋白片段也具有抑制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作用。结论P195蛋白中氨基酸序列为383~595的一段序列,M6可能含恶性疟原虫识别人红细胞的位点,该位点可以作为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5.
作者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方法。参照国外最新报道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扩增恶性疟原虫特异的重复序列,扩增片段206 bp,引物序列如下:A: CGCTACATATCTAGTTGCCAGACB: CGTGTACCATACATCCTACCAAC 方法:取冻存的西双版纳流行区疟疾患者外周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the DNA probe pPF14 was nonradioactively labelled by sulfo-modifica-tion,and used in a dot blot hybridization assay for detection of P.falciparum.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sulfoprobe successfully detected 25pg purified DNA and 0.001% parasitemia ofcultured P.falciparum,and did not react with human leukocyte DNA.In the study of 179clinical blood samples of malaria patients from Yunnan province,the DNA probe results corre-lated well with blood smear ones.Of 107 P.falciparum samples determined by microscope ex-amination,99 were positive by sulfoprobe (92.5%);Of 72 P.vivax samples,1 was crosslyreacted;no cross reactions were found with any of 48 normal blood samples.It is indicated thatsulfoprobe may be useful in specific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P.falciparum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疟疾疫苗是很有效的防治手段。研制疟疾疫苗,首先要对疟原虫抗原进行分析、鉴定。疟原虫裂殖子直接暴露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裂殖子保护性抗原的分析、鉴定是疟疾疫苗研制的关键部分。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对许多疟原虫裂殖子保护性抗原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对gp195、83KDa、75KDa等主要裂殖子表面抗原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为疟疾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84年9月于江苏省盱眙县境分离一恶性疟原虫虫株,暂定名为FCC-102/JS株连续培养观察52天生长良好。其96小时培养原虫平均增殖倍数为3.83±1.13倍,较海南岛株低(FCC-1/HN株为10.03±0.88,FCC-4/HN株为9.85±0.38)。该株配子体多见,平均占11.65±3.11%。用兔血清代替人血清不易生长。体外微量药效测定氯喹对FCC-102/JS株的半数有效浓度为42.03(28.51-61.95)nM,提示该株为氯喹敏感株,可作为抗原分析、研制疫苗及微量药效测定用的原虫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 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新方法。方法 :作者采用自行设计并合成的一对恶性疟原虫特异引物 ,经 PCR扩增环子孢子蛋白 ( CSP)基因 3 端保守区序列 2 4 5bp片段 ,观察了它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结果 :1从 4株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和 2例恶性疟患者血样中均扩增出约 2 4 5bp的 DNA目的片段 ,用业已鉴定的 CSP基因序列作模板再行扩增证实其为恶性疟原虫CSP基因片段 ;2对间日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和健康人血样进行 PCR反应 ,均未见扩增条带 ;3本检测系统可检出恶性疟原虫感染血样中 0 .18个原虫所含的 DNA模板 ;4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模板及不同反应方式均能获得满意结果 ;结论 :PCR扩增恶性疟原虫 CSP基因 3 端片段用于恶性疟原虫检测具有灵敏、高度特异且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微量测定技术的应用,为抗疟药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微量测定时选择适宜的培养物容量,红细胞压积及采样时间等已有报道;也有实验表明,起始原虫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然而,在微量测定时不同的起始原虫率对药效测定结果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