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4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程莉 《疑难病杂志》2006,5(1):60-60
患者,女性,27岁。因左侧胸痛、发热2个月,加重5天于2003年1月1日入院。患者自2002年10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隐痛,时有发热,体温最高38.0℃,以下午及夜间发热明显,刺激性干咳,无盗汗,外院胸片提示左下肺炎,左侧胸腔少量积液。予静脉滴注菌必治、先锋霉素等治疗,效果差。入院查体:T37.5℃,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无明显歪斜。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左肺呼吸运动度稍减弱,左下肺语颤消失;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消失;右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增强,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脏、腹部以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  相似文献   
82.
周静  程莉 《当代医学》2014,(8):97-98
目的:探讨经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肌力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234例,将117例经阴道分娩产妇设为A组,117例剖宫产产妇设为B组。两组产后均进行经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康复盆底肌力,评价两组患者训练后的恢复情况及随访1年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康复训练8周后,产妇记录评分高于A组,B组康复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5 s收缩次数及最大用力收缩时间方面略有差异;随访1年后,A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98%,B组产后并发症见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两种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力康复均有改善效果,但剖宫产产妇康复效果略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分析肝外伤动物模型的CT表现,探讨CT模型建立的意义。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单纯肝挫裂伤组6只,自身全血组和自身血浆组各12只。所有模型均在CT引导下,采用穿刺针对肝实质进行划痕搅拌、注入自身新鲜全血或血浆而制成的。对这些模型进行CT扫描,分析比较其CT表现。结果三种模型的实验性肝外伤CT表现为①单纯肝挫裂伤组:平扫为等密度灶,少数肝内隐约呈条状低密度影,增强后为条状、裂隙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1~3 d后病灶消失。②自身全血组:为肝内略低密度灶夹杂少许点状等密度影,病灶形态甚不规则;1 d后病灶呈类圆形、梭形或椭圆形低密度改变;3~5 d后病灶消失。③自身血浆组:平扫为等或略高密度灶,边界欠清;增强后呈类圆形或略不规则形团片状低密度灶;1 d后病灶呈类圆形、纺锤状或椭圆形低密度改变,直径达1.0~2.0 cm;3 d后为直径不到1.0 cm小结节状低密度灶;5~7 d后病灶消失。后两组24例中并发肝包膜下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采用肝实质内划痕搅拌、注入自身新鲜全血或血浆可制成不同类型的实验性急性肝外伤的CT模型,这些模型的成功建立对于肝外伤的其他影像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PET与原发性肝癌分子影像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莉  陈少华  熊正明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236-1238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对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等进行基础研究,从而开发新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是解决肝癌问题的希望和基本思路之一.目前,最新的分子影像技术尤其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技术(PET)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等方面都显示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来该院做围产保健及分娩的32 187例孕产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5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抗-HBc)]、抗-HCV、抗-HI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 32 187例孕产妇中,HBV阳性率为4.65%,HCV和TP阳性率分别为0.28%和1.24%,HIV阳性率为0.10%。两年间HBV、HCV、HIV阳性率变化不大,两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梅毒阳性率从2011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 187例孕产妇4项传染性疾病中,HBV阳性率最高,TP阳性率次之,HCV阳性率再次之,HIV阳性率最小。建议孕产妇加强孕期和产前检测,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才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尿培养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耐药及毒力特点。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环扩散法测定细菌的敏感性,ESBLs确定分析细菌产ESBLs的情况;采用肠杆菌属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PCR(ERIC-PCR)对细菌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PCR扩增CTX-M编码基因和毒力基因iutA,ompT,fyuA,fdeC,fimH,traT,cvaC,pap,kpsMT,pAI,usp,aer,hlyA,cnf,和chuA;多重PCR分析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依据PCR对菌株的CTX-M编码基因的检验结果,将细菌分为产CTX-M组和非产CTX-M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差异。结果 162株尿培养大肠埃希菌中没有遗传相关性,126株ESBLs阳性菌株中,有91株细菌产CTX-M,其中,57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属于D型,16株属于B2型。统计学分析发现,产CTX-M组细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CTX-M组细菌(除外亚胺培南),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在产CTX-M细菌组中的流行显著高于非产CTX-M组,P值分别依次为:0.001、0.006和0.000。结论产CTX-M大肠埃希菌是本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多属于D型,其耐药率显著增高,且与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密切相关,是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产前检查免疫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产前检查,为参照组。就两组产妇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结果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在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50例产妇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HiV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4%。在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数值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产前常规检查,同时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可尽早发现分娩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予以处理,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88.
程莉 《工企医刊》2001,14(6):94-94
本文对我院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的19例中毒性痢疾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表现中毒性痢疾全身毒血症状严重,但肠道症状较轻,甚至无腹痛与腹泻。起病较急骤或以普通型开始,但1日至2日内迅速恶化,高热40℃,反复惊厥,精神萎靡,嗜睡昏迷,迅速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常需要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采集大便检查发现粘脓便,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 2 护理体会以迅速积极的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尽早纠正休克和呼吸  相似文献   
89.
消毒供应中心(室)在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其工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桕关,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心血通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 ,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用药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结果 :用药后血压明显降低 ,左室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增快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减慢 ,等容舒张期缩短 ,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与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心血通能明显降低血压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