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头部含抗菌素的硅橡胶导尿管。该管药头部应用单组份硫化硅橡胶和硫酸卡那霉素,按1:1混合在室温下固化制成。每个药头含硫酸卡那霉素20~30万单位。体外测试证实能释放有效抑菌浓度(>20单位/毫升),持续20天左右。临床试用28例的资料表明应用该管后尿内白细胞明显减少。17例测定尿内卡那霉素,有15例大于20单位/毫升,12例使用该管前尿培养阳性者中有10例复查尿培养,结果有8例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尿液中通常含有硝酸盐,许多细菌及一些霉菌可使硝酸盐变为亚硝酸盐。需氧和厌氧、兼性需氧微生物,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某些细菌如假单胞菌染属,可使硝酸盐进一步还原为分子氮。而另一些细菌可使硝酸盐还及为氨。当亚硝酸盐遇着Griess试剂时(含有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酯胺),经重氮化作用而形成红色偶氮类染料。在作试验时,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度,作细菌存在的标记和指征,但其颜色的深度,不直接与细菌  相似文献   
14.
应日本泌尿外科年会邀请,于86.4.9~4.14应邀参加日本第714次泌尿外科年会,现将近年来日本泌尿系肿瘤诊治资料整理如下: 本届年会共有论文377篇,肿瘤部份有122篇,占全部论文的32%,其中肿瘤的基础研究、免疫、染色体、细胞遗传学、病理研究共67篇,占全部论文17.7%。有关肿瘤的临床及诊治研究共55篇,占全部论文的14.3%。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以来,偶然发现注射罂粟碱于阴茎海绵体可产生阴茎勃起,Virag等应用影响血管药物如罂粟碱和Regitine作海绵体内注射作为阳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已为合法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这种注射疗法可能产生的付作用报导有限,最近有报告注射后肝功能的异常和局部纤维化改变。在猴的动物实验中,海绵体内单独应用罂粟碱后注射部位纤维化和海绵体非注射区出现平滑肌增生,目前认为与药物氢离子酸度有关;血肿形成通常与注射技术或有损伤性的针尖有关。本文报导了29个月内100例应用海绵体内注射药物的治疗结果,并应用统计学分析纤维化产生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复杂,且因前列腺包膜和腺泡上皮类脂质的屏障作用而使药物难以透入腺体以发挥治疗作用,因此造成病情反复难愈,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有资料显示,单纯西药治疗的有效率仅为30%~50%[1,2]。目前在临床上,双囊四腔管注药法[3]和中药治疗的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肯定。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双囊四腔管注药法联合中药翁沥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67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1.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排尿异常,尿意不尽及尿道有刺痛、灼热感;尿道口有黏液、…  相似文献   
17.
18.
对3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分别观察在正常腹压、气腹压13~19kPa、气腹压20~27kPa三个不同时期腹压下循环、呼吸、血气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潮气量(TV)、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CO2浓度(PetC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明显,比较在不同腹压下的参数相差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001)。提示:气腹压力超过2kPa对循环、呼吸影响较严重,尤其是妇科手术所致的特殊体位改变。因此,控制适当的气腹压对病人在术中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慢性间质性膀胱炎(Ⅰc)诊断是困难的,从早期出现症状开始到最后作出明确诊断常需数年时间,无满意的病因治疗,报告的缓解病例,既少又有误差。由于不了解病因及缺少特殊诊断方法,不能阐明在本病的本质和流行病学。目前对Ⅰc病人的初步研究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美国1979年泌尿系肿瘤的发病率、概况、死亡率、治疗、生存率统计和流行病学资料,并对肿瘤的流行病学进行讨论。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男性肿瘤中第四位,1979年估计64000例新病例,仅次于男性肿瘤中皮肤、肺、结肠、直肠癌。统计表明,美国白人男性为4.9%(21∶1),非白人男性5.8%(17∶1)发生前列腺癌。多数病例发生于70~74岁及75~79岁年龄组,平均年龄为73.4岁,该病发病率,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以5年为一年龄组统计,较以每年为一单位统计年龄组,更有代表性,4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死亡率:1976年有20352人死于前列腺癌,1979年估计为21000人,平均死亡年龄为76.4岁。该病是男性中超过60岁以上的主要肿瘤之一,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死亡年龄的依次比例为80岁以上,70~74岁、65~69岁、60~64岁年龄组。自1930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