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1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枸杞多糖冷冻干燥过程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枸杞多糖的冻干过程参数,阐明其对所需升华耗时以及冻干率的影响。方法以冻干率与升华耗时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物料厚度、冻干制品温度、解析温度、解析时间对枸杞多糖冻干过程的影响。结果物料厚度对升华干燥耗时影响较显著,而冻干制品温度影响较少。解析温度升高、解析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其制品的冻干率。冻干枸杞多糖的过程参数优化结果为:冻干制品温度-25℃,解析温度35℃,解析时间10 h。结论该冻干曲线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丹参滴注液中丹酚酸D的分离及同时测定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及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1nm。结果:从制剂中分离并鉴定出丹酚酸D标准品。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的检测浓度分别在60.9~975.0、8.7~139.0、11.0~175.8、2.7~43.2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0.2%、98.3%,100.4%、102.5%、101.1%,101.4%、97.0%、102.1%,100.6%、99.2%、101.3%,RSD分别为0.94%、0.97%、2.78%、1.0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丹参滴注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银菊口服液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银菊口服液中的山茱萸、决明子、银杏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能明显检出山茱萸、决明子和银杏叶。结论:所建鉴别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银菊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往往被认为是“同一呼吸道,同一疾病”,均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均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且发病存在交叉,有80%的哮喘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1],有45%左右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2]。笔者应用保儿宁颗粒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以氯乙酰基为氨基保护基经六步反应合成了2-(2-氯乙酰氨基噻唑-4)-(Z)-2甲氧亚胺乙酸。其顺式异构体的总收率达42.56%,该化合物为制备氨噻肟唑头孢菌素和类似头孢菌素的重要中间原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颅缝刺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RHAMD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88%,对照组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可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马氏珍珠贝软体中核苷类成分进行分析并且考察干燥温度对核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Q-TOF/MS鉴别珍珠贝中核苷类成分,通过鉴别共有13种核苷类成分;使用HPLC-UV对不同温度干燥的珍珠贝软体进行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60℃下干燥的马氏珍珠贝核苷含量最高,三角帆蚌在50℃含量最高。结论马氏珍珠贝软体中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多糖外,实验首次对小分子的核苷类成分进行了鉴定并建立了HPLC-UV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文蛤水溶性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为该有效部位的保健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检测波长625 nm。以水溶性多糖转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p H及绞碎程度对文蛤水溶性多糖转移率的影响。以水溶性多糖转移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文蛤水溶性多糖水提工艺的影响。以水溶性多糖得率及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文蛤水溶性多糖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文蛤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3倍水煎煮3次,每次40 min,水提液浓缩至原料的1/2,加乙醇醇沉至体积分数达80%,醇沉12 h,抽滤,60℃减压干燥。文蛤水溶性多糖得率7.71%,质量分数42.53%。结论:优选的文蛤水溶性多糖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可兼顾该有效部位的得率和纯度,为该部位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手工检索相关中医学术期刊,有关学术会议已发表与未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针刀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统计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结果共13个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仅有2篇高质量研究文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汇总:OR=3.17(95%CI:2.58~3.90),Z=10.93,P0.00001。远期疗效汇总:OR=6.48(95%CI:4.64~9.06),Z=10.95,P0.00001。复发率汇总:OR=0.56(95%CI:0.31~1.01),Z=1.91,P=0.06。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初步显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在改善症状、提高整体功能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效,但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例数较少,且诊断标准、随访时间、结果测量指标和判效标准等均不一致,因此需要开展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和方法科学、规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干预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的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针刺1组穴取T5-T7夹脊穴、肾俞,予电针治疗;针刺2组取四肢穴位内关、神门、足三里等,予电针治疗;模拟组于足三里、三阴交行模拟电刺激;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采用心理渴求程度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心理渴求程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针刺1组复吸率为77.3%(17/22),低于针刺2组的88.5%(23/26)、模拟组的90.5%(19/21)和空白组的95.7%(22/23)(均P0.05)。治疗8周、治疗10周时,针刺1组、针刺2组心理渴求程度VAS积分明显低于空白组和模拟组(均P0.01),针刺1组低于针刺2组(P0.05),模拟组低于空白组(P0.05);治疗10周后,针刺1组、针刺2组血浆β-EP、Dyn-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P0.01),模拟组和空白组Dy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两个针刺组较空白组和模拟组明显上升(均P0.01),针刺1组较针刺2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明显抑制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降低复吸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浆β-EP的含量,尤其是促进血浆Dyn-A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