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拉力螺钉骨盆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拉力螺钉结合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拉力螺钉结合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髋臼方形区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8岁。骨折按Letournel分类,T形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13例。结果 20例均获得了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临床疗效按照改良后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拉力螺钉结合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切出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空心钉切出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方法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87例。观察内容包括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空心钉切出原因。结果共有11例发生空心钉切割出股骨头。结论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改良空心钉的设计,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切割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采用一个切口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6例,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及近期脊柱序列保持情况。结果15例获得随访,时间13~36个月。术前Cobb角10°~40.3°(25.6°±14.2°),术后Cobb角0°~27.2°(10.4°±5.3°),末次随访Cobb角0°~27.5°(10.5°±3.8°)。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到D级1例、E级1例;D级6例恢复到E级5例,1例无恢复。脊柱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矫正。随访期间植骨块无移位,椎体序列及高度保持良好。术后2~3个月可见植骨融合。结论采用一个切口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4.
胫骨多段骨折是小腿严重骨折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由高速暴力所引起,具有软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治疗难度大、游离骨折端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接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手术前后关节液中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前后关节内的炎症因子进行分析,共纳入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3~64岁,平均42.8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I型9例,II型7例,III型6例,IV型4例,V型7例,VI型8例。按受伤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3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天,平均5.2天;B组: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14天,平均12.6天。手术当天及术后4天收集关节腔积液,ELISA检测IL-1β、TNF-α、TRAP、IL-6的表达情况。结果 Schatzker III型骨折关节腔积液中IL-1β的表达较其它4型都低(P=0.001,P=0.000,P=0.001,P=0.000),与Schatzker IV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TRAP的表达较其它4型都低(P=0.003,P=0.042,P=0.017,P=0.032),与Schatzker IV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IL-6的表达较其它5型都低(P=0.000,P=0.000,P=0.001,P=0.000,P=0.000)。而TNF-α在各分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IL-1β和IL-6在Schatzker II、VI型骨折关节腔积液中的表达量高于Schatzker III、IV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P=0.001,P=0.003;P=0.000,P=0.015,P=0.000,P=0.046)。A组和B组术后4天关节腔内IL-6的表达量均较术前增高(P=0.000,P=0.002),A组术后关节腔内IL-1β、TNF-α、TRAP的表达量较术前降低(P均为0.000),而B组术后反而增高(P=0.002,P=0.007,P=0.004)。结论受伤后7天内手术恢复骨折完整性,可降低关节内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受伤后12天以上手术,炎症因子会再度升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移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全骨髓中分离培养hMSCs,体外扩增纯化后随机分为4组。(1)Ad-BMP-2组:培养液中加入BMP-2基因重组腺病毒(Ad-BMP-2,1×1010OPU/mL)孵育24h;(2)Ad-LacZ组:培养液中加入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Ad-LacZ);(3)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4)空白对照组。2w后行Von Kossa染色检测hMSCs中骨胶原结节形成;生化分析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经多次换液传代,hMSCs呈均一梭形。Ad-BMP-2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扁平,突起减少,VonKossa染可见大量红色骨胶原结节形成,ALP活性也显著增高。结论:Ad-BMP-2基因转染对hMSCs成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ICA)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20、40ng/mL的淫羊藿苷作用MC3T3-E1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测绘细胞生长曲线;FCM法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ing测定细胞B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淫羊藿苷组可使细胞的生长曲线明显上移,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以及BMP-2蛋白表达量增加,其中20ng/mL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淫羊藿苷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B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THA并采取加速康复(ERAS)理念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ERAS组,从同期行THA并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设为传统组。于术后24 h、48 h、72 h对2组患者进行VAS评分并计算其评分优占比;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Harris评分。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满意度及遵医嘱情况。结果 ERAS组术后24 h、48 h的VAS评分优占比更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患者术后72 h的VAS评分优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ERAS组Harris评分较传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 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6. 7%,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7. 4±1. 6) d明显短于传统组的(12. 2±2. 9) d,ERAS组满意度及遵医嘱情况高于传统组,2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行THA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课题组以前的实验证实,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可高效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之大量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组织修复。实验观察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和创伤骨科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自愿者,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纯化后随机分为4组: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②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③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④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各组细胞处理后12d,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培养上液碱性磷酸酶活性;于处理后14d,应用VonKossa染色法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骨胶原结节形成情况。 结果:①经多次换液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一梭形形态。处理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扁平,突起减少;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形态无明显变化。②Yon Kossa染色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红色骨胶原结节形成,明显多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F=165.18,P=0.00)。结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成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验证了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疾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课题组以前的实验证实,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可高效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之大量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组织修复。实验观察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和创伤骨科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自愿者,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纯化后随机分为4组: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②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③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④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各组细胞处理后12d,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培养上液碱性磷酸酶活性;于处理后14d,应用VonKossa染色法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骨胶原结节形成情况。 结果:①经多次换液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一梭形形态。处理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扁平,突起减少;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形态无明显变化。②Yon Kossa染色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红色骨胶原结节形成,明显多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F=165.18,P=0.00)。结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成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验证了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