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1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甄亚钦  田伟  李斯  麻景梅  陈钟  牛丽颖 《中药材》2016,(10):2285-2287
目的:建立荆芥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和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咖啡酸为325 nm,橙皮苷为285 nm,迷迭香酸为330 nm,胡薄荷酮为252 nm;柱温:30℃。结果: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和胡薄荷酮的进样量分别在0.0324~0.324μg(r1=0.9998)、0.0917~0.917μg(r2=0.9996)、0.0403~0.403μg(r3=0.9997)、0.0406~0.406μg(r4=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8%、98.32%、97.25%、99.82%;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了荆芥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和胡薄荷酮的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为荆芥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2.
薄荷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薄荷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为其种苗生产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和配比的6-BA和NAA以及适当调节铁离子浓度对薄荷茎段进行组织培养。结果以6-BA:NAA为4:0.2ppm配比时芽丛诱导数最多,同一材料粗细差异极其显著的母本茎段接种于不同浓度和配比的6-BA和NAA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三代后,其后代无显著粗细差异,但粗茎段母本的后代在生长性状上优于细茎段母本;试验同时表明,铁离子浓度过高会抑制芽的生长。结论适宜的芽增殖培养基:4ppm6-BA+0.2ppmNAA。  相似文献   
63.
背景:普通淀粉经过增塑,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成为增塑淀粉,该材料分子量巨大、缠绕点多、对小分子具有超强包容性、凝胶化能力强,可作为替代海藻酸盐的可降解材料,并通过加入骨诱导因子.成为具有止血及诱导成骨双重作用的组织工程材料;还可用于口腔组织引导膜、烧伤后皮肤敷料等.目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6-04/10在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细胞实验室完成.增塑淀粉是通过将含水12%的玉米淀粉与一定比例的甘油在哈克密炼机中熔融共混得到的,温度和转速分别为110 ℃和80 r/min,混炼时间25 min,断裂伸长率115.3%~245.3%;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研制.实验选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库提供.方法:在1×107 L-1 L929细胞悬液中加入增塑淀粉后获得浸提液浓度为50%,对照组为该悬液常规培养液.用MTT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并根据GB/T16175-1996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培养2,4,7d后形态和生长状况.主要观察指标: ①细胞毒性. 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细胞相对增殖率.结果: ①细胞毒性:增塑淀粉组在培养2,4d后A值低于对照组,7 d后的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培养2,4 d后增塑淀粉组细胞毒性大于对照组,而7 d则相反;实验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0~1.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培养2 d时两组细胞均未占满视野,细胞形态呈三角、四边形,对照组有梭形细胞;培养4 d时细胞布满视野,细胞生长旺盛.增塑淀粉组细胞间仍有间隙,对照组细胞间无间隙,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堆积现象.培养7 d时淀粉组细胞生长出现堆积、重叠现象,生长旺盛度优于对照. ③细胞相对增殖率:细胞培养2,4,7 d后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分别为85.63%.82.22%,113.05%.结论:增塑淀粉无明显细胞毒性,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局部进展期和中晚期直肠癌、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同步放化疗。骨盆是全身造血骨髓分布比例最大的区域,也是盆腔肿瘤患者放疗时无法避免的区域。同步放化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血液毒性的发生率,一旦出现严重骨髓抑制,会导致治疗中断,延长治疗时间,最终可能影响疗效。骨髓抑制风险识别是肿瘤放化疗治疗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从放疗技术、放疗剂量学参数和化疗方案等方面对国内外肿瘤放化疗与骨髓抑制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构建我国骨髓抑制预测模型提供参考,以便早期识别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5.
田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56-3256
目的 观察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脑血栓患者,按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并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6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63.27±10.67,对照组的ADL评分为45.24±9.56,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6.
主编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伟 《山东医药》2010,50(28):1-1
上颈椎是头颅和颈项的交界过渡区域,包括寰椎(C1)、枢椎(C2),一般将与寰椎相接的颅底也归入其中以便于研究,并称之为C0。上颈椎疾患目前在骨科特别是脊柱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多学科中都有所涉及,是一个多学科研究题目。近年来骨科和脊柱外科对上颈椎疾患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国内,开展上颈椎诊疗的医院和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在不断增加,诊疗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是也应当看到,不规范治疗、治疗失败、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也不颤增多.  相似文献   
67.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进而开辟了新的领域.新的手段主要包括以细胞学为基础的组织移植或自身细胞的基因修饰等,最终达到生物学修复的目的.目前上述技术已应用于多种组织~([1-2]).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逆行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中的优点。方法:对28例因受肿瘤、淋巴结压迫或侵犯,肺动脉或肺静脉显露困难的肺癌病人行逆行肺叶切除术病例(实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同类型肺癌病人常规肺叶切除术30例当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28例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切除率100%,对照组探查3例,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21例,切除率90%,术中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术中出血8例,平均手术时间2.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9天;对照组术中出血18例,改行全肺切除6例,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12天。结论:逆行肺叶切除术能显著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9.
乌药干浸膏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药干浸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乌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乌药醚内酯进行含量测定。HPLC法条件:HypersilODS2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6:44),检测波长为235nm,流速为0.5mL·min^-1,柱温为20℃。结果采用TLC法可鉴别出与乌药对照药材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乌药醚内酯在0.08~0.40μg(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0%,RSD=2.69%。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鉴别测定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来评价乌药干浸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晚发老年哮喘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晚发老年哮喘患者(晚发组)26例、早发老年哮喘患者(早发组)2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慢支组)22例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临床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发病诱因、急性起病、夜间发作、发病季节、吸烟史、过敏史、病程及皮肤过敏原试验阳性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晚发组患者的病程短于早发组和慢支组(P<0.01),晚发组患者的急性起病率低于早发组(P<0.05);晚发组患者的皮肤过敏原试验阳性率高于慢支组(P<0.01)。结论晚发老年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差别明显,但与早发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综合分析多项临床指标可明显提高晚发老年哮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