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燕 《中医药学刊》2006,24(4):715-716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问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就是内皮细胞功能不全,而后者又与胰岛素抵抗、血管收缩与舒张平衡失调、高脂血症、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缺乏等相关联,故而在这些方面给予相应的治疗相信可以延缓或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现将该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现将55例下鼻甲肥厚的微波治疗进行分组对比 ,以探讨微波治疗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 1临床资料 :55例下鼻甲肥厚患者 ,随机分为2组。第1组 :28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16~63岁 ,病程2~48年 ,平均12 35年。第2组 :27例 ,男16例 ,女11例 ,年龄16~54岁 ,病程2~33年 ,平均11 03年。两组均有非季节性鼻塞、流涕。检查 :下鼻甲粘膜肥厚 ,对麻黄素收缩性差 ,均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1 2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 ,以2 %丁卡因棉片贴附于下鼻甲粘膜进行麻醉 ,15分钟后取出 ,调…  相似文献   
54.
王鸿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48-149,152
目的探讨超高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242例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按有无AS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及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AS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对阳性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A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AS发生率为54.5%,AS组同NAS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病程、BMI、PBG、FBG、HOMA—IR、TC、LDL—C、HDL—C、APN、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OMA—IR、SBP、TC、hs—CRP是超高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独立危险因素,APN是超高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控制血糖过程中要注意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可使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手段。方法对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血压平均值明显下降。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1例91岁男性大疱类天疱疮患者长期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 mg/d.因癫痫发作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250 mg,1次/d口服.5个月后剂量加至500 mg,1次/d口服.2周后患者排成形柏油便3次.实验室检查示Hb 84 g/L,PLT 45×109/L;粪潜血(+).丙戊酸钠缓释片遂减量至125 mg,1次/d,并行对症治疗.7 d后血小板恢复正常,上消化道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58.
正常人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正常人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间的相关 性。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8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正常 人血清空腹脂联素水平为(8.34±4.72)μg/ml,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血清空腹脂联素水平与体重、体重指数、 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呈 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无关。其中腰臀比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影响血清脂联 素水平最显著的因素。结论 脂联素在正常人血循环中丰富存在,与肥胖程度、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13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血糖和血压控制组(简称对照组,32例),B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组(32例),C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加维生素E组(32例)和D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加复方丹参滴丸组(34例)。其中D组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证8例、气阴两虚证5例、阴阳两虚证8例及血瘀气滞证13例。定期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血压(BP),治疗前及治疗后1、3、5年时均行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动态观察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分析与FBG、血脂和BP等关系。结果共有105例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4组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呈降低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升高之势,C组和D组略优于B组,但明显优于A组;5年间,各组患者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波动不明显。病程中4组患者颈动脉IMT均逐渐增厚,且斑块数量逐渐增多,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D组增厚的程度明显小于其他3组(均P0.01)。糖尿病患者IMT与HbA1c、HDL-C、LDL-C、TC和TG密切相关,尤其是D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有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脂联素与PPAR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其血浆水平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疾病中下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2的Pro12Ala多态性可导致PPARγ的转录活性下降,从而引起脂联素释放减少。PPARγ/维甲酸X受体异二聚体与脂联素基因中的功能性PPAR应答元件特异性结合而影响脂联素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