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医药卫生   11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回顾分析4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8例,好转3例,死亡1例,疗效优良率90.0%。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Corona Mortis动脉的存在率及位置,以期为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行腹主动脉CTA检查的80例(160个半骨盆)患者资料,男34例,女46例;年龄19 ~ 84岁,平均47.2岁.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患者骨盆CTA.dicom格式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图像上观察Corona Mortis动脉,记录该血管的支数及起源,并测量该血管与耻骨联合的距离.比较左右两侧半骨盆、男女性及年龄≤50岁组与年龄> 50岁组之间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的差异. 结果 共发现29条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为18.1% (29/160).左侧和右侧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7.5% (14/80)、18.8% (15/80);男性与女性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9.1% (13/68)、17.4% (16/92),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4.3% (14/98)、24.2% (15/62),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ona Mortis动脉经过耻骨上支的交点至耻骨联合上边缘的距离平均为(53.70 ±4.00) mm. 结论 CTA三维重建可清晰观察到Corona Mortis动脉.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toppa入路行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前建议先行腹主动脉CTA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该血管.术中剥离至距离耻骨联合上边缘(53.70±4.00) mm处的耻骨上支表面时,应高度警惕该变异血管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3.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肝脏及十二指肠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钢 《实用老年医学》2007,21(4):242-242
1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以肾癌术后1年半出现进行性食欲减退伴进食后腹胀3月,于2004年8月入院复查。患者于1993年发现右肾透明细胞癌而行右肾切除术,2003年4月再发左肾透明细胞癌。当时鉴于患者孤肾而行左肾癌灶光动力学射频及生物免疫治疗,治疗期间复查腹部CT示左肾癌灶缩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高中生适应状况及其影畸因素,为提高高中生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教师期望量表》(TEQ)、《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量表》(SSQ)以及《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AQ)中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对340名高中生进行测定。结果①高中生学习适应得分明显低于生活适应和人际适应得分;②父母教养方式(除专制外)、教师期望、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学习适应存在显著的相关;父母教养中的权威和放任与高中生生活适应存在显著的相关;教师态度和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人际适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③教师行为、支持利用度、父母权威可以作为高中生学习适应的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7%;父母权威可以作为生活适应的一个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可以作为人际适应的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5%。结论高中生学习适应的得分较低,且不同适应类型的相关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5.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的损伤。随着跟骨钛板的广泛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亦随之增加。回顾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闭合性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异形钛板内固定298例,其中发生术后感染32例,本文对并发感染的原因、诊疗、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时间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成为第三大疾病,据统计,全世界现有约1.8亿糖尿病病人,我国近年来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超9000万人。虽然此病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但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即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家庭护理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97.
人群资料、临床前研究和基础实验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信号系统在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对治疗药物的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本文就靶向IGF系统的合理性以及当前靶向IGF系统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药敏检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和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病起指导作用。方法分析112例新生儿VAP的致病菌、药敏及治疗情况。结果①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1.2%,其次为催产克雷伯杆菌(20.6%)、肺炎链球菌(12.4%)、草绿色链球菌(11.3%)。②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催产克雷伯杆菌对亚氨培南最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呋新及氨曲南较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轻至中度敏感。③肺炎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对亚胺培南较敏感,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轻至中度敏感。④临床上,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C反应蛋白(CRP)〉5mg/L多提示肺部感染,此时应做X线胸片检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确诊。对疑诊患者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待培养结果回来后再用敏感抗生素。结论应加强NICU病房的管理以减少VAP的发生,对VAP患者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99.
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全椎板减压、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化和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72岁,平均64.7岁.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最和评估,并观察椎问融合情况.结果:21例置人融合器后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15例通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术中硬脊膜撕裂3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2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脑棉片覆盖,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去枕头低脚高位,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恢复满意,未遗留神经症状.术后所有患者滑脱节段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5±.0.6mm增加至术后9.8±1.5mm,椎间孔高度由术前9.9±1.0mm增加至术后13.2±1.2mm,滑脱角由术前25.1.±8.2.改善至术后15.8.±2.50,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5-76个月.平均34.5个月,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33例融合成功,融合率91.7%.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5.4±5.2分降至术后19.5±4.8分,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7.3%及92.5%.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时应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可发挥撑开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动物皮内刺激及致敏试验,对镁合金AZ91D(AZ0)、Mg-Mn-Ce(RE0)及其在三种不同阶跃式阳极氧化表面改性条件下所得新型镁合金(AZ1、AZ2、AZ3、RE1、RE2、RE3)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按照GB/T16886.10-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刺激与致敏试验方法进行.采用与生理盐水、高纯镁及医用钛合金Ti-6A1-7Nb对照的研究方法,将镁合金浸提液注入豚鼠皮肤内观察皮内反应:采取皮内注射和涂皮相结合的诱导法观察豚鼠致敏反应.[结果]RE2由于成膜效果较差,无法制备浸提液,剔除出试验组.皮内刺激试验:生理盐水组、Ti-6Al-7Nb、AZ1、AZ3炎性反应I级,评分0分;其余试样皮内刺激反应稍重,有少许充血水肿(Ⅱ级),评分1分.致敏试验:甲醛组炎症反应重(Ⅳ级),肉眼观局部皮肤坏死结痂,致敏4级;生理盐水组无明显炎症反应(Ⅰ级),致敏0级;Ti-6Al-7Nb、AZ1、AZ3炎症反应Ⅱ级,红斑及水肿轻微(Ⅰ级);余试验组炎症反应Ⅲ级,致敏2级.[结论]由以上结果可以初步认为,新型镁合金AZ1、AZ3在皮内刺激及致敏试验中表现较好,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骨科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